### 一块动力电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新能源电动汽车给人留下了结构简单,制造门槛低的印象,否则也不会那么多行业的大佬都说自己能造电动汽车。
如果打个比方来说,电动汽车之所以被认为制造简单,是因为它有点像小孩子玩的遥控车的放大版。

但如果问,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件儿是什么,会有怎样的答案?
相信大家的答案基本都是“电池”。因为电池决定了电动汽车能不能走,有多少公里续航。而电池问题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这就衬托出了电池的重要性。

今天品玩/品驾和大家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知道电动汽车的电池是怎么来的吗?电动汽车的电池到底会经过哪些生产步骤?安装在你车上的电池又经历过哪些测试?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看。
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组成结构来看,基本是由N个单个电池单元串并联而成的。同一个单元模组之间的电池串联,比如多个18650圆柱体电池进行串联;而不同单元模组之间再进行并联,这就组成了电动汽车底盘上满满的电池模组。

形象的说,你的车底下铺满了一个个圆柱形电池,电动汽车就像一个巨大的遥控车。所以,这类单个电池的生产过程就是电动汽车电池的源头。不过,这部分工作不是汽车厂家所擅长的,而是电池供应商的分内事儿。
那我们就来看看,最基础的圆柱形电池从何而来,也就是这些电池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原料混合搅拌
电池制作的最初工序是将能组成锂电池的原材料进行混合与搅拌,也叫匀浆。电池的原材料包括锰酸锂、钴酸锂、粘结剂、石墨等,把它们搅拌到一起是第一步。

不过,搅拌工序看似简单,但搅拌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电池的质量和成品合格率。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粉尘,以防止粉尘对电池一致性产生影响,所以是电池生产基础中的基础。
极板工程
我们都知道,电池是分正负极的,在搅拌好原材料以后,就需制作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搭配隔离膜,将它们组成一粒完整的电池。
极板工程目的就是制作电池内部的阴极极板(铜为阴极)和阳极极板(铝为阳极),在正负极的制造过程中,会经历涂布、冷压、分切等工序。





当然,电池模组是提供电量的核心部件,但这并不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全部。还需要有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电气系统、电池舱以等部件,这些是保证锂电池可以正常、有效工作必不可少的部件。

这些集成组装的过程,我们通常称之为PACK。
如果车企完全在电池供应商那里购买成品动力电池,那就由供应商完成PACK工序。不过,这就对电池模组的形状和厚度有相对固定的生产要求。
有些车企为了实现自己研发车型的较高能量密度,以及更合理的装配形状,也会设置车企自己的“PACK车间”,这道工序就可以由车企自己来完成。


从原料的混合搅拌,到动力电池的PACK及测试,看似很简单的一块电池系统,实际上经历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