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参考模型
-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 是ISO组织在1985年发布的网络互联模型,就是所有公司使用统一的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遵循相同的通信规范,网络就能互联互通了
OSI模型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
![image]()
-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
TCP/IP协议和七层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image]()
TCP/IP协议的应用层
- 主要协议有,http(万维网服务),FTP(文件传输),SMTP(电子邮件),SSH(安全远程登陆),DNS(域名解析),用来读取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或者将数据传输写入传输层
- 包括所有和应用程序协同工作,并利用基础网络交换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的协议
TCP/IP协议的传输层
- 为端到端链接提供传输服务
- TCP是可靠传输,UDP是不可靠传输
- 为端到端连接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等管理
-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一种可靠的字节流,能保证数据完整无损并且按顺序到达。尽量连续不断地测试网速的负载并且控制发送数据的速度避免网络过载。传输效率低,但是可靠性强。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尽力传递和不可靠协议。不会对数据包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进行检查,不保证数据按照顺序到达。传输效率搞,可靠性低。适合传输可靠性不高,体量小的数据(比如qq聊天数据)。
TCP/IP协议的网络层
-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为要发送的数据报找到一个合适的路径进行传输
- 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和对方计算机
- 实现拥塞控制和网际互联等功能
- 协议主要有:IP,ICMP,IGMP
TCP/IP协议的链路层
- 也叫网络接口层,用来处理网络连接的硬件部分
- 包括设备驱动,NIC(网卡),光纤
- 数据的传输单位是比特
- 主要协议有ARP,RARP
参考文献
https://blog.csdn.net/stone_tmp/article/details/11838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