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院观后感
本文搬运自 2024/4/5 本人在电影院看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后写的随笔
清明假期,恰逢《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上映。上映第二天就去电影院观看了,挺有感触的。
感觉这部作品非常的意识流,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故事,但是营造了一种美妙的氛围感。
以下都是笔者个人对这部作品的感受的记录。
许多地方需要配图,但是没图,很难受。
过程の记录(细节の流水账)
这一部分有点琐碎,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部分。
感觉这部作品重在感受,看完之后再回头,发现许多细节都一笔带过,看完后就忘记了。
所以,我试图记叙当时看到的许多细节,并尝试给出我的理解。
开篇迅速切入剧情,男主母亲所在的医院着火了,男主向医院冲去。
这一段有一个特征,就是构图周围的人都是暗色调,但是只有男主穿着灰白色的衣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我个人觉得这有很多作用。(什么高考语文阅读)
首先就是凸显了主角,主角在这昏暗的环境中格外显目。我当时以为是主角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但是后来发现并不是。
第二就是周围的人构成了环境,体现了周围的看不见光的环境。既暗示了主角的绝望心境,也体现出来整部作品的基调——宫崎骏老师一贯的战争基调,底色是灰暗的。
第三,看到后来,我感觉是不是有点暗示男主家庭是军官,条件比较优越?
这一个小细节让我迅速带入剧情,剧情的幕布也徐徐展开。
战争的元素越来越多,男主在去往新家的路上,遇上了一队士兵,士兵头子后面还会出现,男主向他们敬礼时,这些士兵彬彬有礼地回礼了。
但是这一段我注意到的是军队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她趾高气昂地走着,手上还举着一副日本国旗。
都说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女孩反映的肯定是她周围的军官们平时的嘴脸。
但是军官们却向男主敬礼了,当时有点奇怪,现在看来可能再次暗示了男主的父亲在军队中有一定的职位。
接下来他们来到了新家,老婆婆们对行李的好奇反映了当时战争年代物质匮乏的背景。
父母的日常交流再次强调了父亲的形象,母亲同情死去的人,父亲却说工厂变红火了。这不是典型的发战争财吗?
下一个令我印象很深的镜头是男主拿起石头对自己太阳穴撞击,血流如注。我当时又惊又怕。
这推翻了我之前对男主的印象,男主是有恶意的,他会通过自残来报复那些欺负自己的人。这是那个战争年代每个人为了存活不择手段的缩影。
父亲也中了男主的“圈套”,信誓旦旦地说要为男主复仇。向学校交300日元化解危机则再一次印证了父亲的人设,而做义工和学校对300日元表示惊讶也都符合战争背景。
只能说,战争年代是全篇的一个底音,并没有特别强调,但是一直贯穿始终,而且不可或缺。包括后面也点明了父亲工厂生产的是战斗机顶部的玻璃罩,在这里之前出现的军官们对男主的父亲毕恭毕敬,似乎直接点明了男主父亲的身份。
接下来就是从现实过度到玄幻。男主探望夏子时夏子房子华丽的装修,说明他们家肯定不是什么普通人家。
被苍鹭弄碎的木刀在现实中也碎了,暗示了异世界就是现实世界,这一切玄幻故事都能对应到现实。
而夏子房间中父亲衣服后面挂着一张弓,一方面承上启下,呼应上文夏子用弓赶走秃鹫,启发下文男主自制弓箭。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父亲的“武力”性质,因为弓是武器,是具有战斗性的。
偷烟则又强调了男主的性格瑕疵。
入口前刻着的“学我者死”是什么啊,有无懂的老哥教教,感觉是一个重要细节,但是没有相关文化背景。
有一位同学说是暗示了当年日本全盘西化导致的祸患?
而前来迎接男主的雾子头上有着和男主一样的伤痕,这似乎在暗示这是男主的领路人?
这个问题直到结尾都没有给予解答,我只能猜想雾子和男主一样有着恶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雾子说的,“真人,也就是真正之人,怪不得你身上有这么多死亡的气息。”
真正之人和死亡有什么关系吗?
火美大人烧鹈鹕时,也烧到了哇啦哇啦。男主发现鹈鹕吃哇啦哇啦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它们被困在这个世界没有其他东西吃。
这一段感觉宫崎骏老师似乎从过去的正邪对立转化成了更加辩证的价值追求,恶意的由来似乎是迫不得已。
观后の感想
我并不了解宫崎骏老师和他的同事们的经历,我也不了解日本和二战的历史,不懂象征德国纳粹的鹦鹉和神明谈判隐射了什么。
我只能从一个角度切入,谈谈我对电影一个方面的理解。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我个人感觉相较于宫崎骏先前的《天空之城》《起风了》等鲜明的反战,《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部作品似乎更有一种人近暮年的从容和超脱。
《天空之城》中的慕斯卡所代表的“征服者”是彻彻底底的反派,《起风了》虽并未直接描绘战争,但是也控诉了战争带来的灾祸。
然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部作品留给我的感受则更像泰戈尔的诗:“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却报之以歌”。
晚年的宫崎骏老师似乎从对战争的鲜明反战中超脱出来,变得更加辩证和富有思考了。
这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反战,毕竟,男主的母亲就因战争而去世。我指的是探讨在接受了纷争和恶意的存在下如何生存。
从人物塑造方面,这部作品的人物变得更加复杂而圆形。
父亲是军官,认为战争使得工厂红火,说明他的好战性。去营救儿子时带着军刀,也体现了尝试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价值观。但是父亲却也深爱着妻子和孩子。
男主是正面的,在异世界中放弃了成为世界的神,也会为了救夏子而不惧危险地进入异世界。但是他却也有恶意,他通过自残来陷害同学,通过偷烟来贿赂老头。同时,他还深受父亲影响,见到苍鹭时第一反应就是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先用木刀砍,再用弓箭射。而且,到最后,男主承认了自己的恶意,并不是所谓的“成长型男主”。
那些吃人的鹦鹉,甚至也还义正言辞地说不吃孕妇,似乎良心未泯,也可能是故作此态。
剧情方面,也有很多细节对这个观点进行佐证。
第一个就是神的积木。神找到的没有被恶意污染的积木只有13块,而铺满庭院的是许许多多的积木。鲜明的反差凸显了整个世界中善的缺位。
用这些善可能建构出整个世界吗?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为连神的庭院都是由充满恶意的积木组成的,整个世界呢?
但是这并不是否认善的重要性。神用善的积木来构筑世界的核心就足以说明善的地位,不现实的是用善构筑整个世界,应该做的是去接受、去坦然面对自己和世界上的恶,并尽量在这个世界中保存心中的一丝善意。
第二个就是异世界中火美-鹈鹕-哇啦哇啦的“食物链”。鹈鹕被带到这个世界,海里没有他们能吃的鱼,他们努力飞也飞不走。他们要活着就必须吃哇啦哇啦。
可以说,火美和鹈鹕的纠纷就是战争,而哇啦哇啦则代表着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发现:战争是没法避免的。
鹈鹕要活下去就必须吃哇啦哇啦,火美为了保护哇啦哇啦会燃起战火,但战火也将哇啦哇啦卷入,战火也使得鹈鹕和哇啦哇啦都受了伤。
第三个就是男主最后的选择。神想让男主继承他的衣钵,男主却说他没有资格,他头上的伤疤见证了他的恶意,他无法保持这个世界核心的善。
在这里,男主正视了自己自身的恶意,选择与恶意共存,回到那个充满恶意的世界。
神问他:“即使你的世界马上就要变成一片火海,你也要回去吗。”“要!”
在这里,男主发现,即使在如此魔幻的异世界中,纷争、心机、死亡都无法避免,那么现实世界中更难避免。所以,他选择的是接受纷争,回到那个充满恶意的家乡。
如此看来,这部作品比起简单的传递反战情节外,似乎更有深度。
它展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祸——亲人的离去,物资的匮乏,军阀们的飞扬跋扈。但同时,也指出了战争——或者缩小点说成纠纷、纷争——是无法避免的。
“就算人生是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出悲剧,不要失去了悲剧的壮丽与快慰。就算人生是梦境,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场梦境,不要失去了梦境的情致和乐趣。”就算世界充斥着不和,到处都有纷争,我们也要尝试去与恶意和解,去接受这个不美好的世界。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所以,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