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嘴拙舌WINDOWS】编码历史

在介绍历史之前,有必要将一个经常使用的词语“标准”解释一下: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原意为目的,也就是标靶。其后由于标靶本身的特性,衍生出一个“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的意思。会衍生出这个意思也不难理解。标靶是“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据”,标准是另一个说法。将“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据”广泛化,就得到了“用来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据”

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需要。一般而言,标准文件的制定都经过协商过程,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标准往往对应该严肃对待的方面有深远影响。

以上解释来自于维基百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所谓标准,就是就某一原则达成统一的意见,比如美女的标准身材:

胸围:84cm
腰围:62cm
臀围:86cm

当然有的人会说:我的媳妇不符合这个标准但是依然在我眼中是绝世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非她不娶,非他不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标准不是真理,也不是物理方程式,能应用到任何领域。

编码,以一种抽象的图形来表示真实事物——在人类文明的传递正是编码的功劳,编码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以下是按编年史的方式来展示人类编码的发展:

3500 B.C.   楔形文字

image

2700 B.C.   字母

image

1500 B.C. 甲骨文

image

 

 

.

.

.

.

.(此处省略3000年)

.

.

.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化就是人无底欲望的满足:为了盲人能够阅读,产生了] 

A.D. 1827 盲文

image

 

[为了发送电报]

A.D. 1835 莫尔斯电码

image

 

[美国:为了快速统计人口]

A.D. 1890 打孔卡(BCIDC)

image

 

 

[美国:为了使用计算机表示美国人可以理解的符号]

A.D. 1967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image

 

[为了是用计算机表示中国人等可以认识的符号]

A.D. ???? DBCS(双字节字符集)

image 

“其中颇具代表的有:GB2312 GBK GB18030——一个汉字等于2个英文”

 

 

[为了提供一个全球统一字符集]

A.D. 1991 Unicode(万国码)

image

UNICODE 的前面128个字符是ASCII,接下来的128个字符是ISO 8859-1对ASCII的扩展,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象形文字占用了从0x3000dao 0x9FFFF的代码

UNICODE 中又包含了 UTF-8(由8个、16个、或者24个二进制位来表示一个字符)

                                UTF-16(由16个二进制位来表示一个字符)

                                UTF-32(由32个二进制位来表示一个字符)

posted @ 2013-08-28 17:42  Pavkoo  阅读(34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