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编程
一、面向过程&面向对象
1.面向过程思想
①逻辑步骤清晰简单,第一不做什么,第二部做什么....
②面向过程适合处理一些较为简单是问题
2.面向对象思想
①物以类聚,分类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首先会解决问题需要那些分类,然后对这些分类进行单独思考,最后,才对某个分类下的细节进行面向过程的思索。
②面向对象适合处理复杂的问题,适合处理需要多人协作的问题。
3.对于描述复杂的事物,为了宏观上把握,从整体上合理分析,我们需要使用面向对象思路来分析整个系统,但是,具体到微观操作,仍然需要面向过程的思路去处理。
二、什么是面向对象
1.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
2.面向对象编程的本质就是:以类的方式组织代码,已对象的组织(封装)数据
3.抽象
4.从认识角度考虑是先有对象后又类,对象,是具体的事物,类是抽象的,是对对象的抽象
5.从代码运行角度考虑是先有类后又对象,类是对象的模板
6.面向对象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三、创建于初始化对象
1.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
2.使用new关键字创建的时候,处理分配内存空间之外,还会给创建好的对象进行默认的初始化以及对类中构造器的调用
3.类中构造器也称为构造方法,是在进行创建对象的时候必须要调用的,并且构造器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必须和类的名字相同
②必须没有返回类型,也不能写void
4.构造器必须要掌握
四、封装、继承
1.封装
①通常,应禁止直接访问一个对象数据的实际表示,而应通过操作接口来访问,这称为信息隐藏。我们程序设计要追求“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就是类的内部数据操作细节自己完成,不允许外部干涉,低耦合:仅暴漏少量的方法给外部使用。
②封装属于私有,get/set
调用封装类
2.继承
①继承的本质是对某一批类的抽像
②extands的意思是“扩展”。子类是父类的扩展
③Java中类只有单继承,没有多继承
④继承是类和类之间的一种关系,除此之外,类和类之间的关系还有依赖、组合、聚合等
⑤继承关系的两个类,一个为子类(派生类),一个为父类(基类)。子类继承父类,使用关键字extends来表示
⑥子类和父类之间,从意义上讲应该具有“is a”的关系
3.object类
①object类,通俗的说,就是所有类的父类,每个类都默认继承object类
4.super 与 this
super注意点:
①super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必须在构造方法中的第一行
②super必须只能出现在子类的方法或者构造方法中
③super和this不能同时调用构造方法
与this的区别:
①代表的对象不同:
this:本身调用着这个对象
super:代表父类对象的应用
②使用的前提:
this:没有继承也可以使用
super:只能有继承条件才可以使用
③构造方法:
this():本类的构造
super():父类的构造
5.方法重写
重写:需要有继承关系,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
①方法名必须相同
②参数列表必须相同
③修饰符:范围可以扩大但不能缩小; public>Protected>Default>private
④抛出的异常:范围,可以被缩小但不能扩大; Class Not Found Exception ---> Exception(大)
⑤重写,子类的方法和父类必须一致,方法体不同
⑥为什么需要重写:父类的功能,子类不一定需要,或者不一定满足,Alt + Insert; override;
五、多态
1.即同一方法可以根据发送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多种不同的行为方式
2.多态存在的条件
①有继承关系
②子类重写父类方法
③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3.多态是方法的多态,属性没有多态
4.父类和子类有联系,会有类型转换异常 ClassCastException
5.存在条件:继承关系,方法需要重写,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6.不能使用多态的方法
①static 方法,static属于类,它不属于实例
②final 常量
③private方法
4.instanceof (类型转换) 引用类型
①父类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
②把父类转换为子类,向下转型,强制转换
③方便方法的调用,减少重复的代码
六、抽象类
1.abstract 修饰符可以用来修饰方法也可以修饰类,如果修饰方法,那么该方法就是抽象方法,如果修饰类,那么该类就是抽象类。
2.抽象类中可以没有抽象方法,但是有抽象方法的类一定要声明为抽象类
3.抽象类,不能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对象,它是用来让子类继承的
4.抽象方法,只有方法的声明,没有方法的实现,它是用来让子类实现的
5.子类继承抽象类,那么就必须要实现抽象类没有的抽象方法,否则该子类也要声明为抽象类
七、接口
1.接口与类的区别:
①普通类:只有具体实现
②抽象类:具体的实现和规范(抽象方法)都有
③接口:只有规范。约束和实现分离:面向接口编程
2.接口就是规范,定义的是一组规则,体现了现实世界中“如果你是...则必须能...”的思想。如果你是天使,则必须能飞。如果你是汽车,则必须能跑
3.接口的本质是契约,就先我们人间的法律一样。制定好后大家都遵守
4.OO的精髓,是对对象发抽象,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接口。为什么我们讨论设计模式都只针对具备对象能力的语言,就是因为设计模式所研究的,实际上就是如何合理的去抽象
5.声明类的关键字是class,声明接口的关键字是interface
八、常用内部类
内部类就是在一个类的内部在定义一个类,比如,A类中定义一个B类,那么B类相对A类来说就称为内部类,而A类相对B类来说就是外部类了
1.成员内部类
2.静态内部类
3.局部内部类
4.匿名内部类
九、异常处理机制
1.抛出异常
2.捕获异常
3.异常处理五个关键词
try、catch、finally、throw、throws
4.异常的总结:
①处理运行的异常时,采用逻辑去合理规避同时辅助try-catch处理
②在多重catch块后面,可以加一个catch(Exception)来处理可能会被遗漏的异常
③对于不确定的代码,也可以加上try-catch,处理潜在的异常
④尽量去处理异常,切忌只是简单地调用printStackTrace()去打印输出
⑤具体如何处理异常,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异常类型去决定
⑥尽量添加finally语句块去释放占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