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logging模块

一、为什么使用logging模块

啄木鸟社区里的Pythonic八荣八耻有一条:

以打印日志为荣 , 以单步跟踪为耻

很多程序都有记录日志的需求,并且日志中包含的信息既有正常的程序访问日志,还可能有错误、警告等信息输出,python的logging模块提供了标准的日志接口,你可以通过它存储各种格式的日志,主要用于输出运行日志,可以设置输出日志的等级、日志保存路径、日志文件回滚等;

为什么不用print打印输出?

这种方式对于简单脚本型程序有用,但是如果是复杂的系统,最好不要用。首先,这些print是没用的输出,大量使用很有可能会被遗忘在代码里。再者,print 输出的所有信息都到了标准输出中,这将严重影响到你从标准输出中查看其它输出数据。

使用logging的优势:

a)你可以控制消息的级别,过滤掉那些并不重要的消息。

b)你可决定输出到什么地方,以及怎么输出。有许多的重要性别级可供选择,debug、info、warning、error 以及 critical。
通过赋予 logger 或者 handler 不同的级别,你就可以只输出错误消息到特定的记录文件中,或者在调试时只记录调试信息。 

下面让我们正式进入logging的世界:

 二、logging日志框架

主要包括四部分:

Loggers: 可供程序直接调用的接口,app通过调用提供的api来记录日志
Handlers: 决定将日志记录分配至正确的目的地
Filters:对日志信息进行过滤, 提供更细粒度的日志是否输出的判断
Formatters: 制定最终记录打印的格式布局 

1)loggers

loggers 就是程序可以直接调用的一个日志接口,可以直接向logger写入日志信息。logger并不是直接实例化使用的,而是通过logging.getLogger(name)来获取对象,
事实上logger对象是单例模式,logging是多线程安全的,也就是无论程序中哪里需要打日志获取到的logger对象都是同一个。
但是不幸的是logger并不支持多进程,这个在后面的章节再解释,并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注意】loggers对象是有父子关系的,当没有父logger对象时它的父对象是root,当拥有父对象时父子关系会被修正。
举个例子,logging.getLogger("abc.xyz") 会创建两个logger对象,一个是abc父对象,一个是xyz子对象,同时abc没有父对象,
所以它的父对象是root。但是实际上abc是一个占位对象(虚的日志对象),可以没有handler来处理日志。
但是root不是占位对象,如果某一个日志对象打日志时,它的父对象会同时收到日志,所以有些使用者发现创建了一个logger对象时会打两遍日志,
就是因为他创建的logger打了一遍日志,同时root对象也打了一遍日志。 

2)Handlers

Handlers 将logger发过来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分配,送往正确的地方。举个栗子,送往控制台或者文件或者both或者其他地方(进程管道之类的)。
它决定了每个日志的行为,是之后需要配置的重点区域。 每个Handler同样有一个日志级别,一个logger可以拥有多个handler也就是说logger可以根据不同的日志级别将日志传递给不同的handler。
当然也可以相同的级别传递给多个handlers这就根据需求来灵活的设置了。

3)Filters

Filters 提供了更细粒度的判断,来决定日志是否需要打印。
原则上handler获得一个日志就必定会根据级别被统一处理,但是如果handler拥有一个Filter可以对日志进行额外的处理和判断。
例如Filter能够对来自特定源的日志进行拦截or修改甚至修改其日志级别(修改后再进行级别判断)。 logger和handler都可以安装filter甚至可以安装多个filter串联起来。

4) Formatters

Formatters 指定了最终某条记录打印的格式布局。Formatter会将传递来的信息拼接成一条具体的字符串,
默认情况下Format只会将信息%(message)s直接打印出来。Format中有一些自带的LogRecord属性可以使用,如下:
%(name)s Logger的名字
%(levelno)s 数字形式的日志级别
%(levelname)s 文本形式的日志级别
%(path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完整路径名,可能没有
%(file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文件名
%(modul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名
%(func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函数名
%(lineno)d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语句所在的代码行
%(created)f 当前时间,用UNIX标准的表示时间的浮 点数表示
%(relativeCreated)d 输出日志信息时的,自Logger创建以 来的毫秒数
%(asctime)s 字符串形式的当前时间。默认格式是 “2003-07-08 16:49:45,896”。逗号后面的是毫秒
%(thread)d 线程ID。可能没有
%(threadName)s 线程名。可能没有
%(process)d 进程ID。可能没有
%(message)s用户输出的消息

一个Handler只能拥有一个Formatter 因此如果要实现多种格式的输出只能用多个Handler来实现,更详细的在docs.python.org里找logging模块:

三、logging日志级别( 默认级别为warning,默认打印到终端)

“日志级别”提供了一种方式,按重要性对日志消息进行分类。5 个日志级别如表 1 所示,从最不重要到最重要。利用不同的日志函数,消息可以按某个级别记入日志。

表 1 Python logging日志级别
级别对应的函数描述
DEBUG logging.debug() 最低级别,用于小细节,通常只有在诊断问题时,才会关心这些消息。
INFO  logging.info() 用于记录程序中一般事件的信息,或确认一切工作正常。
WARNING  logging.warning() 用于表示可能的问题,它不会阻止程序的工作,但将来可能会。
ERROR  logging.error() 用于记录错误,它导致程序做某事失败。
CRITICAL logging.critical() 最高级别,用于表示致命的错误,它导致或将要导致程序完全停止工作。


日志消息将会作为一个字符串,传递给这些函数。另外,日志级别只是一种建议,归根到底还是由程序员自己来决定日志消息属于哪一种类型。

可以给日志对象(Logger Instance)设置日志级别,低于该级别的日志消息将会被忽略,也可以给Hanlder设置日志级别,对于低于该级别的日志消息, Handler也会忽略。

四、logging禁用日志

在调试完程序后,可能并不希望所有这些日志消息出现在屏幕上,这时就可以使用 logging.disable() 函数禁用这些日志消息,从而不必进入到程序中,手工删除所有的日志调用。

logging.disable() 函数的用法是,向其传入一个日志级别,它会禁止该级别以及更低级别的所有日志消息。因此,如果想要禁用所有日志,只要在程序中添加 logging.disable(logging.CRITICAL) 即可,例如:

>>> import logging
>>>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INFO, format=' %(ascti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 logging.critical('Critical error! Critical error!')
2019-09-11 14:42:14,833 - CRITICAL - Critical error! Critical error!
>>> logging.disable(logging.CRITICAL)
>>> logging.critical('Critical error! Critical error!')
>>> logging.error('Error! Error!')

因为 logging.disable() 将禁用它之后的所有消息,所以可以将其添加到程序中更接近 import logging 的位置,这样更容易找到它,方便根据需要注释掉它,或取消注释,从而启用或禁用日志消息。

五、将日志消息输出到文件中

虽然日志消息很有用,但它们可能塞满屏幕,让你很难读到程序的输出。考虑到这种情况,可以将日志信息写入到文件,既能使屏幕保持干净,又能保存信息,一举两得。

将日志消息输出到文件中的实现方法很简单,只需要设置 logging.basicConfig() 函数中的 filename 关键字参数即可,例如:

>>> import logging
>>> logging.basicConfig(filename='demo.txt', level=logging.DEBUG, format='%(ascti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此程序中,将日志消息存储到了 demo.txt 文件中,该文件就位于运行的程序文件所在的目录。

六、日志字典

以上存在几个问题:

1.无法实现同时向终端和文件中输出
2.文件编码问题
3.无法自定义日志名称(非日志文件名称)

python2.7以后,可以从字典中加载logging配置,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JSON或者YAML文件加载日志的配置,好处是所有与logging模块有关的配置都写到字典中就可以了,更加清晰,方便管理

完整版示例:

import os

# 1、定义三种日志输出格式,日志中可能用到的格式化串如下
# %(name)s Logger的名字
# %(levelno)s 数字形式的日志级别
# %(levelname)s 文本形式的日志级别
# %(path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完整路径名,可能没有
# %(file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文件名
# %(modul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名
# %(func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函数名
# %(lineno)d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语句所在的代码行
# %(created)f 当前时间,用UNIX标准的表示时间的浮 点数表示
# %(relativeCreated)d 输出日志信息时的,自Logger创建以 来的毫秒数
# %(asctime)s 字符串形式的当前时间。默认格式是 “2003-07-08 16:49:45,896”。逗号后面的是毫秒
# %(thread)d 线程ID。可能没有
# %(threadName)s 线程名。可能没有
# %(process)d 进程ID。可能没有
# %(message)s用户输出的消息

# 2、强调:其中的%(name)s为getlogger时指定的名字
standard_format = '[%(asctime)s][%(threadName)s:%(thread)d][task_id:%(name)s][%(filename)s:%(lineno)d]' \
                  '[%(levelname)s][%(message)s]'     #可以不使用中括号[]分割,分隔符可以自定义

simple_format = '[%(levelname)s][%(asctime)s][%(filename)s:%(lineno)d]%(message)s'

test_format = '%(asctime)s] %(message)s'

# 3、日志配置字典
LOGGING_DIC = {
    'version': 1,
    'disable_existing_loggers': False,
    'formatters': {  #定义日志格式及名称
        'standard': {
            'format': standard_format
        },
        'simple': {
            'format': simple_format
        },
        'test': {
            'format': test_format
        },
    },
    'filters': {},
    'handlers': {  #设置日志的输出位置
        #打印到终端的日志
        'console': {
            'level': 'DEBUG',
            'class': 'logging.StreamHandler',  # 打印到屏幕
            'formatter': 'simple'
        },
        #打印到文件的日志,收集info及以上的日志
        'default': {
            'level': 'DEBUG',
            'class': 'logging.handlers.RotatingFileHandler',  # 保存到文件,日志轮转
            'formatter': 'standard',
            # 可以定制日志文件路径
            # BASE_DIR = os.path.dirname(os.path.abspath(__file__))  # log文件的目录
            # LOG_PATH = os.path.join(BASE_DIR,'a1.log')
            'filename': 'a1.log',  # 日志文件
            'maxBytes': 1024*1024*5,  # 日志大小 5M
            'backupCount': 5,
            'encoding': 'utf-8',  # 日志文件的编码,再也不用担心中文log乱码了
        },
        'other': {
            'level': 'DEBUG',
            'class': 'logging.FileHandler',  # 保存到文件
            'formatter': 'test',
            'filename': 'a2.log',
            'encoding': 'utf-8',
        },
    },
    'loggers': {  #产生日志
        #logging.getLogger(__name__)拿到的logger配置
#如果指定的loggers名称没有匹配成功,则使用''里的配置 '': {
'handlers': ['default', 'console'], # 这里把上面定义的两个handler都加上,即log数据既写入文件又打印到屏幕 'level': 'DEBUG', # loggers(第一层日志级别关限制)--->handlers(第二层日志级别关卡限制) 'propagate': False, # 默认为True,向上(更高level的logger)传递,通常设置为False即可,否则会一份日志向上层层传递 }, '专门的采集': { 'handlers': ['other',], 'level': 'DEBUG', 'propagate': False, }, }, }

使用:

import settings

# !!!强调!!!
# 1、logging是一个包,需要使用其下的config、getLogger,可以如下导入
# from logging import config
# from logging import getLogger

# 2、也可以使用如下导入
import logging.config # 这样连同logging.getLogger都一起导入了,然后使用前缀logging.config.

# 3、加载配置
logging.config.dictConfig(settings.LOGGING_DIC)

# 4、输出日志
logger1=logging.getLogger('用户交易')
logger1.info('egon儿子alex转账3亿冥币')

# logger2=logging.getLogger('专门的采集') # 名字传入的必须是'专门的采集',与LOGGING_DIC中的配置唯一对应
# logger2.debug('专门采集的日志')

 抄自于:

  https://www.cnblogs.com/wf-linux/archive/2018/08/01/9400354.html   

  https://www.cnblogs.com/deeper/p/7404190.html

  https://www.cnblogs.com/linhaifeng/articles/6384466.html#_label12

posted @ 2020-08-02 14:14  百衲本  阅读(60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cnblogs_post_body { color: black; font: 0.875em/1.5em "微软雅黑" , "PTSans" ,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5px; } cnblogs_post_body h1 {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 #333366; border-radius: 6px 6px 6px 6px; box-shadow: 0 0 0 1px #5F5A4B, 1px 1px 6px 1px rgba(10, 10, 0, 0.5); color: #FFFFFF;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宋体" , "黑体" ,Arial; font-size: 23px; font-weight: bold; height: 25px; line-height: 25px; margin: 18px 0 !important; padding: 8px 0 5px 5px; text-shadow: 2px 2px 3px #222222; } cnblogs_post_body h2 {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 #006699; border-radius: 6px 6px 6px 6px; box-shadow: 0 0 0 1px #5F5A4B, 1px 1px 6px 1px rgba(10, 10, 0, 0.5); color: #FFFFFF;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宋体" , "黑体" ,Arial; font-size: 20px; font-weight: bold; height: 25px; line-height: 25px; margin: 18px 0 !important; padding: 8px 0 5px 5px; text-shadow: 2px 2px 3px #222222; } cnblogs_post_body h3 { background: #2B6695; border-radius: 6px 6px 6px 6px; box-shadow: 0 0 0 1px #5F5A4B, 1px 1px 6px 1px rgba(10, 10, 0, 0.5); color: #FFFFFF;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宋体" , "黑体" ,Arial; font-size: 18px; font-weight: bold; height: 25px; line-height: 25px; margin: 18px 0 !important; padding: 8px 0 5px 5px; text-shadow: 2px 2px 3px #222222; } 回到顶部 博客侧边栏 回到顶部 页首代码 回到顶部 页脚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