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

参考资料:
  1.探索通用可编程数据平面
OpenFlow(2008年3月14日,可以理解为一种协议,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种交换机架构/转发模型)将底层交换机的行为(注意,不是表,是行为!)抽象为"Match-Action"。OpenFlow交换机中包含了多级流表和组表。其中流表用来匹配OpenFlow交换机收到的报文,组表用来定义流表需要执行的动作。工作模式是“匹配-执行”。只关注控制平面可编程。OpenFlow的标准就是match-action的过程,没有二三层的协议功能相关的描述,不知道什么是路由,不知道什么是网桥,唯一认识的就是查那种流表,匹配那些字段组合,执行什么动作。至于这些流表/字段/动作到底会组合出什么样的网络功能,不关心。
OpenFlow的本质:虽然不了解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协议被发明,但是无论如何,现在设计的架构可以应对任何新的协议。
OpenFlow的弊端:OpenFlow不可编程吗?不是。OpenFlow可编程(在控制平面编写程序,控制数据平面的流表),但能在一组固定的字段上进行“匹配操作”处理(Match),定义的数据包处理动作也是有限的。

PISA是在2013年的RMT(Reconfigurable Match Tables)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SDN数据平面。它跟RMT、dRMT一样,都是数据平面架构(交换机的一种架构)。跟网络数据平面编程语言(P4、POF)不同。

从OpenFlow到RMT、dRMT、PISA,都是交换机架构的演变。是从不可编程架构,到可编程架构的演变。随着架构变得可编程,自然会涌现出一批编程语言:P4、POF等语言,应运而生。交换机的“匹配-动作”行为也逐步由不可变成的流表,组表,演变为可以通过编程定制的MAT。

posted @ 2021-05-11 22:00  没有任何出路  阅读(55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