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捡起flask(一)

今天上午思来想去,还是重新看了flask的狗书。

目前看到模板,通过把业务逻辑和表现逻辑分离,确实让代码可读性提高了不少。

只是好像这种范式,并没有js什么事。

另外,狗书上有些过时的东西,比如

import flask扩展包时你应该是这样,

from flask_bootstrap import Bootstrap
而不是ext文件夹,因为ext文件夹根本没东西。
 
通过一个实验,又一次弄懂了safe是啥意思,safe其实在说是你作为一个开发者,相信用户输入的是safe的,他会把这个进行html的转义。
如果你的代码是这样的话,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 from flask_script import Manager
from flask_bootstrap import Bootstrap

app = Flask(__name__)
# manager = Manager(app)

@app.route("/")
def index():
    headers = request.headers
    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

@app.route("/user/<name>")
def user(name):
    return render_template("user.html", name = "<h1>Hello</h1>")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h1>Hello, {{name|safe}}!</h1>

上面分别是主程序文件,和user模板。

说实话,我不太觉得flask命令行参数启动那个包有什么用,最起码对我现在而言,所以我无情的注释了他。这个是和狗书上的区别。

效果如下:

 

posted @ 2017-11-18 11:17  onhacker  阅读(11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