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如何让交情由浅及深

1、今日导读

  今天,我们要讲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与别人的交情由浅入深。一共有四个方法,一起来看看。

2、接受帮助之时也要学会助人

  亚当·格兰特教授把生活看作是帮助别人的机会。他的研究表明,帮助别人能使我们产生自我良好的感觉,本质上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是被需要的,会有成就感,从而让我们工作更卖力。长期来看,帮助别人会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而非降低。 

  书中提到,格兰特的研究中发现了人们有三种价值取向: 

  付出者,寻找机会帮助别人而不求任何回报的人; 

  获取者,聚集资源并且想尽办法让别人帮助自己的人; 

  折中者,既喜欢付出,又喜欢获取的人。 

  而最终成功的人,不是付出者,而是其中的特殊人群,他们乐于付出但也在乎自己的利益。他们将自己的付出建于长远目标规划之上,这一类人更易获取成功,最终获得回报。 

  人总会有低谷,当别人有求于你,你也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一诺千金的形象总会赢得很多掌声和鲜花。说到却做不到,是形象杀手。 

  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人人都有机会帮助别人和接受帮助。我们选择付出,选择帮助别人,同时也要适时地去分辨出那些只接受帮助却从来不付出的人,谨慎处理他们的事情。 

  我们付出,并不代表我们有义务付出。付出首先要满足我们自己的社交圈,引导付出朝着我们的目标走向而发展。 

  但是要牢记,成功与他人建立联系不仅仅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是首先确保对你来说重要的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其次才是你得到你想要的。 

  这其中的主次关系,需拿捏得当。

3、互惠互利不仅是交易,亦是相处方式

  与他人在商场合作,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商业交往很大程度上带有利益交往,我们无法抹去这里面的利益交换,但是这其实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相处模式。 

  互利互惠,强调的是一种对等的关系,谁也没有规定谁要给谁带去利益,但是要使我们的相处能够更为融洽,则需要互惠互利。关系融洽方能出奇制胜。 

  这中间,“掮客”这个角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掮客”是古代商业史上的“居间人”,“代办商”,他们替人介绍买卖,让买主和卖家达成共识,而他从中赚取佣金。如果三方满意,大家就能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而只要其中有一人出尔反尔或者中途退出,买卖就随时可能告吹,最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为了使买卖达成,“掮客”会多方周旋,这其实就是我们讲的社交之道。只有“双赢”或者是“多赢”,才是最佳的结果,这样的相处才能细水长流。 

  当然,我们在交往过程中,也并非是寸土不让,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能够予以退让或者妥协并不代表“输”,而是为了促成更好的关系,更好的交往。 

  互利互惠中,我们自己也要学会给他人带去不可替换的价值。 

  弗农·乔丹曾经是克林顿总统的顾问,华盛顿的高级律师。他名声远扬,十分擅长撮合交易,对雇主的价值十分巨大。他同时接受了很多公司的聘用,但是这些大公司都没有任何异议,因为他能给他服务的公司带去不可替代的价值。而当乔丹遇到困难时,得到过他利益的人也帮助了他。像这样各方互利互惠,合作自然也就能一直延续。 

  互利互惠的相处模式,是有“利益”在的,能够好好把握则是垫脚石,而如果不好好控制,则可能变得势利,并丧失发展的机会,要慎而待之。

4、联系时问候,聚会可常有

  对于一个刚认识的人,如果没有持续跟进,最终的结果可能就会再次变为陌生人,无法想起对方的名字,或者稍好一点,但也仅限于点头之交。对于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不了了之倒也无所谓,而如果恰好这是位很重要的人,你平时不跟他联系,需要的时候再找他,人家也未必会搭理你,这时候你可能就会悔不当初了。 

  伍迪·艾伦曾经说过:80%的成功都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那也可以说,80%的社交活动就是保持交流联系。 

  其实我们的人际关系网,就是个大系统,我们在这个系统里可以任意筛选,适当地根据接触频度建立等级系统,将所有的朋友分门别类,同时在交往过程中,及时更新每个联系人的信息,记录他们一些特别的日子、喜好等。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利用坐出租车等公交的时间及时更新信息和联系朋友。 

  定期维护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去问候朋友,坚持去做,自然而然就会变成你生活工作的一部分,不会觉得是件繁琐的事了。 

  微信,QQ等都是很好的通讯软件。通过这些平台去了解朋友们的圈子,抓住机会参与到他们的圈子中去,或者只是单纯地给他们发表某些事情的评论,这些都是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有时候借用“生日”这一特别的日子,发一条特别的问候信息,也会得到对方的特别关注,让他人对你印象深刻。 

  通过社交媒体去保持联系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能够适时地约三五好友去吃个晚餐,或者办个小聚会,你们的关系等级就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了。你可以设定主题,提前发出邀请,制造轻松而有仪式感的氛围,或者邀请一些神秘嘉宾加入。 

  这些别出心裁的组织都能够维系现有的朋友关系,还有可能带来新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5、关注边缘社交并对内容负责

  何谓“边缘社交”?边缘社交是指通过科技媒介或者某些特定的信息接触自己圈子以外的人和资源。世间万物,都有联系,只有联系的强弱之分。 

  如此看来,似乎我们不需要特别去关注就已经深陷于边缘社交之中。那么边缘社交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很多事情看似平淡,但稍加利用作用则会不同凡响。 

  就拿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来说,最初开始流行朋友圈时,大家不过是发些身边发生的事情,自己的状态,转发些有意思的文章等。但是,后来,慢慢就有人发现了朋友圈的力量,把它变为广告平台,发布信息。有人利用它满载而归,赚了不少钱,而有人通过它认识了不少大亨名人,火了一把。这就是边缘社交的力量。 

  比如,你这段时间一直找工作,却苦于没有资源,而在一些社交渠道却看到有人发布他们公司的招聘信息,这样的信息来得措不及防,而这也正是边缘社交带来的惊喜,你可能就因此顺利地找到工作。 

  我们知道,思想就像疾病一样容易传播,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你就需要一张稠密的关系网,这样才可能患上 “信息流感”。“信息流感”并非坏事,我们不能做笼子里的“金丝雀”,我们需要把社交网变成培养皿,把自己置身于培养皿中成长。你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关系网,就能更大程度地得到你想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将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 

  边缘社交中有“名人”和“领英”,当然也会有“小鱼”,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控的。但是,你不能只关注大人物,在你成为大人物之前,大人物极少可能关注到你。你可以去发掘有潜力的“小鱼”们,有伟大想法,有智慧的“小鱼”们。这样,5年或者10年后,你就会发现你对他们的投资得到了非常大的回报。 

  我们在利用边缘社交传播信息的时候,有些事项是需要注意的。传播的信息可以是多样性的,也强调多样性,但必须是值得信任的,我们不可盲目地去传播一些不清不楚的信息,需要将接收到的信息中的“杂质”过滤。 

  我们要创造吸引别人阅读并能让你建立信任关系的内容,诚实地去面对公众。我们呈现给别人的内容必须有趣或者是实用;要敢于和他人一起创作,参与到集体创作中,让更多的人发挥所长;也可适当展现自己的脆弱性,偶尔出出丑,展现最真实的自我,这些都是可为之事。 

  但不管我们传播的信息与什么有关,我们都要对这些信息负责,我们是自己的主编,我们要做有思想的传播者。

6、知识要点

  能让我们与别人的交情由浅至深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依靠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探寻更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社交过程中,我们不能唯利是图,我们需要真诚待人,用真诚待人换取他人的帮助。我们常说,你帮人是情分,不帮人是本分。但是,一个真诚待人的人总会引来那些愿意投桃报李的人。 

  对于众多的联系人,我们可以用QQ 、微信、微博等通信工具去保持联系,利用晚餐增进关系也是不错的方式。 

  当然,如果想要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边缘社交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我们在利用边缘社交传递信息时,要对这些信息负责,做个有思想的传播者。 

  关键字:互惠互利  联系  边缘社交 信息流感

posted @ 2020-01-06 17:52  严律于己  阅读(16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