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思想上建立社交意识、圈子意识
1、全书导读
社交是一门生活哲学,一种世界观,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与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社交,有社交的地方就是江湖。身在江湖,我们就免不了在社交时代闯荡。
有研究表明,85%的成功都是来自高效的社交能力,那我们如何能够利用社交来取得成功呢?且看基思·法拉奇的书——《别独自用餐》。
作者基思·法拉奇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乡村,父亲是一个钢铁工人,母亲是个清洁工,既无殷实家底,也无高官厚禄,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背景,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小伙,他却成为社交达人,成就另一番成功。
少年时代的小球童经历,让法拉奇对人际交往和人脉有了最初的启蒙和认识。如今,他是绿讯营销咨询顾问公司的创建者和首席执行官,也是《0NC》、《华尔街日报》和《哈佛商业评论》的专栏作家。
法拉奇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在社交场身经百战, 他对社交有独到的见解和技巧,如此就有了我们现在要开始精读的书——《别独自用餐》。
本书按照思想到行动,行动到结果的思路去阐述社交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如何能利用社交去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结合众多知名人士的社交案例,包括比尔•克林顿、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戴尔•卡内基、本杰明•富兰克林和弗农•乔丹等等,告诉我们在实际社交中应该如何去拓宽自己的圈子,如何和他人共同成长。这些故事除了可以教给你更多的社交技巧和方式外,还会给你带来启发。
书中内容极为丰富,适合不同职业和各个年龄层的读者,不管你是在商场拼搏,还是在政界斡旋,或者是刚入职场,这本书都可以给你做个参考。
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个人达到顶峰,你需要寻求和得到别人的帮助,社交必不可少。让我们一同去探寻社交的奥秘吧!
思想是人行动之根本,如果我们在思想上接受一种行为,行动才会更有利。反之,实施也会显得苍白而无力,毕竟不是由心而发的行为。
我们该如何去看待社交?什么样的社交才是一种正确的方式呢?那今天这一节,我们就从思想这个角度去了解,看看法拉奇对社交有怎样的理解,对你又会有怎样的启发的参考。
2、思想上要有圈子意识
玛格丽特·惠特利说:“联系无处不在。宇宙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没有事物能够孤立存在。”我们注定是与世界存在,与世界相联系,没有任何人可以摆脱与世界的联系。放弃“独行侠”的思想,接受他人,接受某些特定的联系,接受与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去社交,去找寻自己的圈子,是人脉开始的第一步。
古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外界的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看似不大,实则是潜移默化,无形当中便让我们做了改变。
我们要有自己的圈子,也要选对圈子,一个不合适的圈子会使你变得日益糟糕,而一个好的圈子,给你开辟的将是一片新的世界。
作者童年的时候,是乡村俱乐部的球童。在当时的环境里,能出入乡村俱乐部的人非富即贵。他借助自己的工作环境,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观察,他思考着:哪些人能够成功,哪些人不能成功。他发现,那些达到职业巅峰的人,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获利,这正好与那句“成功的人越来越成功,富有的人也越来越富有”不谋而合,这是就是圈子的影响,谁也不能否认这种影响的存在。
高尔夫球里面,熟知规则的人才能成为最佳的选手。而生活的规律则是,碰上对的人,以一个对的理由,由他把你引入一个对的圈子,哪怕你以球童起家都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法拉奇悟出来的定律。
谁都没有被规定要属于哪一个特定的圈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圈子,借助圈子的力量和影响,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也让别人成功,这才是社交最终的意义。法拉奇用他自身的传奇验证了这条定律。
3、建立社交目标
“你能告诉我应该走哪一条路吗?”爱丽丝问。
“这得看你想去哪里。”猫说道。
“去哪里都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走哪条路都没多大区别。”猫说。
以上的文字摘自《爱丽丝漫游仙境》。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走去哪里,换种说法就是,你没有期盼,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那么未来的路就是迷茫的,无论走到哪里你可能都会不知所措,也可能漫不经心。
真正成功的社交,其根本是,我们要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我们要明白我们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目标越具体,计划越容易去制定。你的计划中需要包含一项重要的任务——和能够助你一臂之力的人建立关系。
法拉奇在耶鲁求学时,他的目标很明确——成为一名政客。于是,他给自己订计划的时候,首要的一步是成为耶鲁大学政治联盟的主席,这样能够有机会认识一些投身政界的耶鲁校友;第二步就是加入兄弟会,因为有不少政治家校友是兄弟会的会员,这个机会定然不可错过。
作者这一系列的计划和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心中所想是催化剂,能够激发和加速更多的行动,这些最终也确实让作者在众多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
在作者看来,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可以分为三步:
一、找到激情所在。有研究表明,50%的美国人都觉得自己工作得不快乐,这其中有不少的人可能没有好好思考过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在思考我们的才能和梦想的交叉点时,身上所具备的才能和特点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这是我们的能力所在,也是我们的激情所在。
找寻自己的内心,挣脱外界束缚,摒除内心的恐惧、犹豫和怀疑,慢慢从那些能让你兴奋,能让你忘记时间的点中找到激情所在。
二、将目标写下来。只是有了目标是不会立马成为现实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去实施。将自己的目标记录下来,把长期目标制定为短期目标,会更具有可实施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有的目标,都是集众多的小步骤才得以实现的。
三、创立个人“智囊团”。当你迷茫或是需要指点的时候,有能够为你“传道受业解惑”的人显得格外的重要。他们可以是任何人——你的导师,你工作的伙伴或是你的亲人,这些人都可以鼓励你,监督你,给你建议,成为你的智囊团。
心中要有所想,我们才能真正去实施,如果连梦想都没有,那所有的行动又有何意义?
4、勇往直前
还记得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一个国王给了很多熟的花种给城邦里的孩子,并且宣布种出最漂亮的鲜花的那个孩子可以继承他的王位。最后,所有捧着鲜花的孩子都落选了,而那个敢于手捧空花盆去见国王的孩子成了王位的继承人。是心无杂念的勇气让他有足够的力量去承受外界的压力,勇气使他拥有一个国家。在人际交往中,勇气也是必不可少的。
适时的勇气,能让你更容易被人记住,从而让更多的机会走向你。歌德说:“抓住当下,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赶快动手。因为鲁莽之中也蕴藏着能量和魔力。”
生活中,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总能得到老师格外的关注,一个在公司中敢于带头挑大梁的人总能获取老板的赞赏;一个在困境中敢于冲锋陷阵的人总能获得不一样的成功,这些都是勇敢的力量,它会帮助我们逐步向前。
但有时候,我们选择去做一件事,缺乏勇敢,总是畏首畏尾,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克服恐惧。而最好的克服恐惧的办法正是面对它,面对才能解决问题。书中有教我们克服恐惧的方法——
其一,寻找一个榜样。榜样就是一种导向。你想要成为一个和任何人打交道都不怯场的人,那就找一个这样气场的人,请他帮助你,学习交流技巧。假以时日,自然你也不惧去表达,去打交道。
其二,学会说话。说话重在技巧,学会说话,能够帮助我们从得体的说话中获得自信,克服交流恐惧。
其三,接受心理治疗。去接受心理治疗并不代表我们有病,而是换一种方式去克服恐惧,释放压力。尝试打开心扉,让他人帮助自己,可以减轻焦虑,克服恐惧。
其四,付诸行动。如果所有的想法都只存留在想法这一层面而不付出行动,那想法就只是个摆设而已。每天设定一些目标,去尝试和陌生人主动沟通,和公司没说上话的同事聊聊天,这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去操作。
藏着掖着并没有任何好处,只有走出恐惧的阴影,才能看到灿烂阳光。就像向日葵一样,正视太阳的那部分才不会有阴影,阴影是因为不敢正视,缺乏勇气,恐惧也是如此。
勇敢,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也是我们自身的一种优势,这是一种自信的态度,亮出自己的勇敢,在人际关系中畅游吧!
5、知识要点
我们知道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建立社交的思想,才会去社交,去建立自己的圈子。
而真正成功的社交,其根本是,我们要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我们要明白我们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目标越具体,计划越容易制定。
制定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找到激情所在,二是将目标写下来,三是创造个人的“智囊团”。
适当的勇气可以让更多人记住你,所以我们要通过寻找榜样,学会说话,接受心理治疗和付诸行动来克服恐惧。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优势。
关键词:圈子 目标 智囊团 勇气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