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1、今日导读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很多父母往往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五种典型形态,我们也可以对照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除了加强自身的修为,了解孩子的特点外,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也是优化亲子关系的重要方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2、摆脱顾虑,唤醒自己的童心
在前面的内容,我们强调了父母们要放下过去,成熟起来,但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事情的另一方面,那就是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重拾童真,与孩子一起享受共处时光。
谈及与孩子一起玩耍,成年人总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顾虑,比如说:这么大人了,还玩,让人见到多尴尬?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去做呢,我哪有心情和精力去玩?!跟孩子玩多没意思啊,我还是看着孩子玩吧。
事实上,相比于给孩子买各种昂贵的玩具,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玩耍不仅有益于亲子关系,对成人也一样有好处,它能让我们放开自己,卸下生活的压力,恢复纯真。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玩耍是广义的,它包括读书、聊天、唱歌、运动,所有能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放松的东西。
那么,如何唤醒自己的童心呢? 可以顺应自己内心的兴趣,为家人营造一个开心的生活氛围,不要管别人怎么看,真诚地参与孩子的玩耍,享受玩耍本身带给自己的快乐。如果能够真的放下担心和顾虑,这些其实都不难做到。父母无需做大量的准备、等待各种适合的条件才去创造乐趣,真正的快乐可能就在睡前的游戏中,在晚餐后的散步中,在与孩子的互相打闹中……
3、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
与孩子一起“玩”是一门学问,这不仅包含了简单的陪伴,同时还包含了亲子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创造交流的机会,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
但在现实中,一个荒诞的现象是:你就在我面前,我却视而不见,因为我正在玩手机。我们宁可在网络上上与一个陌生人聊得废寝忘食,却没时间与亲人和孩子说一句话。
人们之所以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让人们产生错觉——有人关注我,我很重要。同时,这种匿名的沟通方式让人们对自己的言语可以不负责任,满足了人们不受限制地表达情绪的心理诉求,然而,网络交流所强化的过分“自恋”和对言语的不负责任都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很重要。但令人堪忧的是,很多习惯于网络交流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丧失了交流沟通的能力,甚至与别人说话时都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这是很值得引起家长重视的问题。
那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从自己做起,为孩子创造与人沟通的氛围。人是群居动物,沟通是人类生存的本能,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向自己发出的交流信号,诸如“爸爸,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妈妈,这个很好玩,你看……”。创造沟通的良好氛围也非常重要,在轻松而愉悦的环境中,任何人都会乐意分享。
第二,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哪怕是双胞胎也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尊重孩子的兴趣、顺应他们的秉性,才有深入沟通的机会。孩子喜欢吉他,你不能强迫他去喜欢钢琴。否则,你只能游走于孩子的世界之外,令孩子的心灵离我们越来越远。
第三,获得孩子的信任。沟通的前提是孩子认为父母是最值得信赖,无论何时何地,在父母这里都是最安全、可靠的。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心存困惑时,却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引导;受到伤害时,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抚慰,这样的父母又怎么会得到孩子的信任呢?家长要努力做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永远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无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怎样的风雨,父母这里都是孩子安全的避风港。
第四,避免过度焦虑。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过度关注孩子的父母身上,他们试图掌握孩子的一切动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负担。家长要做的是不要过分关注孩子,要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充实自己的内心。孩子总要长大,他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而你的充实、乐观也会为孩子做出榜样。
4、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前面提到要对孩子多赞赏与肯定,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意义重大。正如文中所引歌德的话:“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哪怕是一句无心的玩笑,也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如本书中举的例子:一个父亲曾骂女儿是骚货,而女儿长大成人后真的成了一个生活不检点的人,并且,痛苦的感觉始终伴随着她,父亲的评价像楔子一样钉在她的头脑中,令她在自我定位中迷失了方向。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鼓励孩子仿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甚至误以为,鼓励会导致孩子骄傲自大,一旦赞美了孩子,就会丧失父母的“威信”和“特权”。这其实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当我们始终端着家长的架子,放不下权威的面子时,我们会一直固执于自己的“职责”——我是“指导者”,孩子错了我就要提醒、批评、督促。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单位努力工作后换来的是领导的一通挑剔和指责,你还能毫无挫败感、鼓足勇气继续努力吗?相反,如果领导以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对待我们呢?相信多数人会有更多的动力做得更好!
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发出的鼓励是与众不同的,它不仅可以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有时候会成就孩子的未来。
5、学会正确的激励孩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激励孩子呢?有些家长也许会很困惑:我有经常“夸”孩子啊,可是为什么效果并不好呢?在书中,作者罗列了几种的错误的表扬方式:
间接表扬。有负面潜台词的表扬其实就是一种批评。比如:不错,总算把作业写完了。这句话在孩子心中潜台词往往是:你真是够磨蹭的!
轻描淡写。轻描淡写在孩子那里意味着并不被父母重视。比如受到了挫折,我们往往会安慰他们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好伤心的”。本意虽然是想要安慰孩子,但往往结果却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感觉被自己被轻视。
讽刺挖苦。当父母将自己置于更有优势的心理地位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随口讽刺挖苦孩子,而且用所谓的“开玩笑”的假象进行掩饰,然而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并非一个“玩笑”这么简单。例如,孩子小时候刚开始学说话不利索,结结巴巴。家长刻意模仿并取笑他们,往往会给他们留下很大的阴影。
拿自己孩子去比较。 “你看谁谁家孩子”、“你要是能像谁家孩子就好了”这恐怕是很多孩子最反感父母说的一句话。要知道如果连我们都不认为自己孩子是最好的,还有谁能肯定我们的孩子呢?或者说,孩子在最亲近信任的人哪里都得不到肯定,那如何指望他树立自信心呢?
失误后,补偿愧疚的好话不是鼓励。有家长一时失误说了错话,就用一大堆好话来补偿,这样做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诚恳表达歉意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和感动。例如,不小心责骂孩子脑子不好使之后,与其补救后说什么你很好,你不是脑子不好使之类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向孩子道歉。
总之,鼓励是一种发自内心表达爱的方式。要做到对孩子有价值的鼓励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冷静,观察孩子内心的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说话,鼓励孩子积极面对问题,为孩子树立解决问题、度过难关的坚定信念。
6、知识要点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家长应该如何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父母要摆脱顾虑,放下思想包袱,重拾童心,融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唯有如此,才能感受到孩子的需要,获得孩子的信任。所谓真正的沟通是建立在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的,避免居高临下的指点和过度的焦虑,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父母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赏与肯定,学习有价值的鼓励方法,让孩子在积极正面的情绪中树立坚定信念、肯定自我价值。
关键词:换位思考、摆脱顾虑、唤醒童心、深入沟通、鼓励
思考与讨论: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沟通?父母要怎么才能实现与孩子真正的沟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