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面对外遇事实的反应
1、全文导读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外遇心理学》。
说起外遇这事儿,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确实,在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外遇意味着不忠、背叛,令人不齿。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外遇离自己很遥远,通常好像只是发生在影视剧里的情节,但有句话说得好,戏剧源于生活,其实现实中外遇的现象也很普遍。
根据美国权威机构的调查,有37%的已婚男士曾有过外遇经历,有20%的已婚女士有过不忠行为。
可以说,外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婚姻杀手”。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本《外遇心理学》,就是要帮助面临外遇问题的人,如何理性地面对外遇的事实,并且学习如何采取合理的手段,去解决外遇给人带来的困扰。
这本书的作者,是简妮丝·斯普林,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与她丈夫迈克尔·斯普林合著了这本心理指导书。简妮丝·斯普林是美国专业心理学委员会认证专家,曾经担任过耶鲁大学心理学系的临床导师。她还开设了一家心理诊所,行医三十多年,在外遇问题上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接下来的四天中,我将为大家讲解“面对外遇事实的反应”、“外遇后的挣扎心理”、“外遇带来的启示”和“重塑婚姻生活的方法”,带领大家正确认识外遇,并找到解决外遇问题,重塑婚姻生活的方法。
2、外遇带来的生理冲击
我们先来假设一下,假如有一天,你得知你的配偶出轨了,你会是什么反应?哭泣?颤抖?还是疯狂砸东西?其实,无论此时你出现什么反应,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用作者的话来说,外遇有一个必经阶段,就是反应期。简单来说就是,出现外遇问题的时候,我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精神情绪上,都会有一个对外遇事件的反应过程。所以,当我们得知伴侣出轨的时候,出现生理上的不适,或者一些奇怪的行为表现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说,有的人听到伴侣出轨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被雷击中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停止了转动,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有的人会感到恶心想吐、焦虑失眠;有的人会产生幻觉,对外界格外敏感;有的人会激动地砸东西、甚至伤害自己等等。
其实,即使你出现了上述的情况也不必惊慌,不要怀疑自己是疯了还是怎么样,因为这些反应是一个普通人,在经历剧烈的情感创伤后作出的正常、自然的反应。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临床案例。三十岁的帕姆是一位房地产从业者,她在得知丈夫出轨后,直接把丈夫赶出了家门,然后为了逃避孤独,自己开车去拜访朋友。中途她去了高尔夫俱乐部放松一下,但是当她从俱乐部出来后,却发现自己忘记把车停在哪儿了,最后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当时她吓得浑身发抖,哭着开车回了家。回家后她把自己灌得烂醉,瘫在床上不省人事。根据帕姆自己的描述,她其实不是害怕孤独,而是害怕面对丈夫外遇的现实,把自己快逼疯了。
作者告诉我们,在得知伴侣出轨这样一个事实后,人的细胞会分泌一种脑啡,类似于吗啡,它会让我们的神经系统麻痹,钝化人对痛苦的感觉。
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器官自动收缩,各种功能会变得缓慢,就像进入冬眠一样,这是身体机能自我保护的自然生理现象。通常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会变得呆滞麻木,像行尸走肉一样,只有生理机能还在运转。而这种状态其实是很正常的,是身体出于自我保护做出的自然反应。
3、外遇带来的心理冲击
好,了解了外遇带来的生理冲击后,我们再来看看外遇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前面我们说到的一样,外遇给人带来的心理冲击,无论表现为什么形式,也都是我们在经历情感创伤后,所做出的正常反应。
伴侣出现外遇后,普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震惊、难以置信,这时候的情绪也可能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那么,接受自己此时的情绪和种种反应,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这里我们同样列举一个临床案例。有一位社会工作者叫玛莎,40岁了,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和她丈夫拉里已经结婚13年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拉里告诉她,自己有了外遇,出轨的对象正是他们家的保姆,这个保姆比拉里整整小14岁。这时候,玛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不可能”,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和拉里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夫妻,而且平常她对保姆就像对待女儿一样,为什么保姆会背叛她呢?她始终不相信拉里会出轨,直到拉里从家里搬出去和那个保姆一起住,她才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的。
玛莎在一夜之间从一个充满热情、自信能干、聪明独立的女人,变成了行尸走肉。她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恐惧、迷茫和慌乱包围着她,突然有一天,她听到了车库开门的声音,匆匆忙忙地跑过去,发现车库里没有人,原来都是她的幻觉。回到屋里,她照了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憔悴不堪,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失去的不仅是丈夫,更失去了原本的独立自信,聪明能干的自己。
其实,面对外遇的现实,无论你是颓废,忧郁,低落还是疯狂,都是正常的反应,但如果你将自己陷入到这种情绪中无法自拔,那么真正伤害你的就不是外遇本身了,因为自我认同感的丧失,远比外遇带来的伤害更大。所以说,只有学会正视外遇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冲击,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个事实。
4、受伤方的失落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外遇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但通常情况下,当外遇的事情暴露之后,受伤的那一方依然会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境地。这时候,在事件中受伤的那一方,会对失去原本幸福的婚姻或爱情这件事儿,感到难以置信,情绪很容易达到一个爆发点。
最重要的是,受伤方还会产生种种失落,具体表现为丧失自尊、丧失自我价值感、失去自控力、出现强迫症行为等多种现象。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失落感往往是很难察觉的,因为它们都是无形的,无法触摸。
前段时间有一部收视率不错的电视剧叫《我的前半生》,剧情是说马伊琍饰演的女主角罗子君,自从结婚后,就当上了全职的家庭主妇,每天就是带娃,逛街,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阔太生活。,当她发现丈夫有外遇了,出轨对象还是他公司的一个女下属的时候,她感到很崩溃,顿时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下来了一样。
她觉得,论容貌,那个女下属不及她,所以她很不明白丈夫究竟为什么要出轨,并且对自己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觉得是不是自己已经没有魅力了。于是她苦苦哀求丈夫,甚至去找那个小三谈判,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离婚的结局。而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委曲求全依然没有换回丈夫的心软。
很显然,在这段关系中,这个当事人为了挽救婚姻,已经在逐渐失去自我,放弃自尊和原则。面对丈夫的出轨,她产生了懊悔情绪,并且不顾一切地哀求丈夫回心转意,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不仅背离了她的价值观,也是在抛弃她自己。
要知道,在伴侣有外遇后,受伤方会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是好事儿,但一味地从自己身上挑毛病、丧失底线和尊严地去挽回婚姻,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应该维护好自己的底线,不要因为对方的过错,而失去自我认同感,失去自己的基本判断,甚至怀疑自己所有的优点。
除了失去自我认同与自尊,在外遇事件中,还有的人可能会因为伴侣的外遇而焦躁不安,身体和思想都失去控制,一切都变得一团糟,从外在来说,则表现为各种强迫性的思考,或者不受控制的强迫行为。
有这样一个临床案例:玛格的丈夫有了外遇,他跟秘书有些暧昧不清。但在玛格发现丈夫和秘书的事情之后,她就一直无法控制地去查丈夫的通话记录、信用卡记录,甚至连衣服口袋、公文包、笔记本、汽车等都要翻个遍。除此之外,她密切地监视丈夫的一举一动,不仅在丈夫电话里装了qietingqi,更疯狂的是她还雇了一位私家侦探去调查丈夫。总之,玛格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监视丈夫。其实她知道自己很疯狂,也知道自己的行为荒唐又可笑,但是没办法,她根本控制不了自己。
像玛格这样,因为伴侣外遇而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并不罕见,但要知道的是,精神时刻紧张、过分的警惕,并不能让你重建与伴侣的亲密和信任,相反,它会耗光你的精力,让你更加精疲力竭,甚至让事情发展得更糟糕。
作为外遇中的受伤方,一味地沉溺这个事实中并没有任何益处,痛苦是必然的,而如何从中解脱,迎接崭新的生活,才是当下最应该考虑的。
5、不忠方的迷失
除此之外,在外遇的现实面前,不仅是受伤害的那一方会感到失落痛苦,出轨的那一方,同样会因为各种矛盾的冲突和抉择,以及情感上的冲击而产生迷失和痛苦的心情。理解了这一点以后,我们才能在外遇问题面前保持清醒,并做出正确的抉择。
通常情况下,出轨的一方会出现的情绪反应,也都是合乎情理的,比如焦躁,如释重负,感觉愧对孩子,或者自我厌恶等等。
我们同样以上述的电视剧为例。事实上,女主的丈夫在出轨被曝光之前,作为出轨的一方也并没有心安理得。他每天要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不仅要应付第三者,回家面对对此一无所知的妻子,更是心存愧疚,尤其是妻子对他越好,他越觉得愧疚,越是想要迅速地结束这段婚姻。
因此,当出轨事件暴露之后,他反而感觉心里的秘密终于被释放出来,一块压在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被放下。
我们可以看出,出轨方在外遇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理所当然,而是会左右为难,要为事情的暴露而担惊受怕,同时对伴侣的不忠、给家庭和孩子带来的伤害,也都是造成他内疚不安的原因。
婚外情一旦暴露,自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而如何坦诚面对这些现实,也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
6、知识要点
好了,今天关于“面对外遇事实的反应”这一部分的内容就说完了。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
在外遇事件发生后,它会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给当事人带来冲击,但这些其实都是普通人,在经历剧烈情感创伤后,所做出的正常、自然的反应。面对外遇的事实,受伤方可能会感到失落,产生焦虑,甚至失去自尊,丧失自我认同感等等;而出轨的那一方也可能因此产生愧疚、如释重负、自我厌恶等情绪。无论是哪一方,这些都是外遇事实带来的正常反应。在外遇的问题面前,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些痛苦和迷惑。最重要是懂得接纳自己,让自己能够真实坦诚地面对这一切。
好了,以上就是《外遇心理学》本书第一部分的内容,明天我将继续为大家解读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外遇后将面对的挣扎心理。恭喜你又进步了一点点,我们明天见!
关键词:生理冲击、心理冲击、失落、迷失
思考与讨论:面对外遇事实,你都见过人们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反应的呢?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