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美好生涯

1、今日导读

  今天,让我们从生命旅程这个角度,来看看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如何保持积极情绪。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无数人与人、人与物组成的网中。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与这张网密不可分。

  从出生开始,我们拥有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温暖,逐渐开始认识一些小伙伴,开始上学读书,进入了一个集体。通过十多年的学习,我们进入社会,开始逐步独立生活。我们为事业打拼,寻觅爱情,结婚生子,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养护年迈的父母。孩子逐渐长大,走向独立,我们也开始衰老,最终与世界告别。

  你看,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一生,从整个人生的周期来看,我们要经历“个人成长”“爱情婚姻”“亲子养育”这三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如何在这三个阶段,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保持积极的心理健康呢?

2、成长路上的开心秘笈

  让我们从“个人成长”这个阶段开始吧。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会逐渐减少,直到我们成家立业,这段时间是我们走向独立的生命旅程。

  我们要开始面对父母之外的各种关系,内心将承受来自外界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友情与矛盾、信任与背叛等等问题,是培养积极心理的关键。

  比方说,有时候,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我们往往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中,完全考虑不到别人的感受。这种因为家庭教育带来的心理问题,下面在亲子养育中我们会重点分析。

  少年时期,我们的世界大多充满阳光,在学习成长中收获了信心,也获得了友谊。但也会有阴雨绵绵,比如好友的背叛,甚至校园欺凌。

  如果不幸遇到这些事,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给出几个方法:

  第一,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去努力培养友谊。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自己一个人学习的效果,没有和朋友一起学的效果好。在情感心理上讲也是一样的,少有朋友或没有朋友,我们会感到孤独,久而久之要么孤傲,要么自闭。 

  当然,也不是在大街上随便就拉人当朋友,在择友时一定要选择性格、能力尤其是价值观和自己相类似的。三观不一致,就会经常发生矛盾,不利于情绪稳定。

  第二,要培养自己的共情和利他习惯。共情就是能从对方角度出发,去感受他的喜悦和痛苦,利他就是能在共情的基础上,去做对对方有利的事情,而不仅仅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社会是一张网,共情和利他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口碑,得到更多支持。

  那么共情和利他心怎么培养呢?答案是,读书与反思。读一些名人传记,看看这些人如何与世界相处,以及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损害了他人,并在下一次行动中改进。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这种能力。

  第三,要学会信任,同时不辜负别人的信任。在社交网中,没有信任,就没有稳固的关系,内心也就会滑向阴暗的角落。首先,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做一个值得被信任的人,这样我们就能感受到尊重,从而生发出自豪;接下来,我们要学会信任他人,尤其是信任那些和我们三观一致的人,当我们的信任获得回报时,我们的内心会洒进更多阳光。

  当然,不是所有的信任都能有好的回报,我们会面临欺骗甚至背叛。

  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原谅与赎罪。原谅不是说我们赦免了对方的错误,而是放下对方的错误,不让这些错误来伤害自己的身心。原谅也不是继续和对方做朋友,而是敬而远之,原谅自己没有认清这个人的本质。当然,如果我们自己做了对不起对方的亏心事,就要及时去赎罪,用物质与精神来补偿对方,这样才不至于自己内心受到谴责。

  第四,在少年时期,我们还要学会感恩。感恩在本质上和共情与利他是一样的。对方做出了共情与利于我们的行动时,我们不能觉得他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而要站在他的角度,感激他的付出。要知道,懂得感恩的人,会非常平和,身心更加健康。我们可以专门拿一个笔记本作为感恩日记,经常记录别人为自己的付出,培养感恩能力。

3、如何提高爱情婚姻的幸福指数

  此外,爱情与婚姻是我们与父母之外,第二个深度连接的关系。

  所谓深度连接,就是双方会长期陪伴,会有亲密行为。

  爱情是婚姻的序曲,是两段人生的碰撞,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完整的,我们的幸福会因此缺失。而婚姻则是两个家庭的结合,需要承载更多责任与亲情。

  现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潮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单身或者同居,而不结婚。这样也无可厚非,因为爱情一旦涉及到家庭责任,就会更加复杂,如果内心不够强大,难免会有阴影。

  不过话说回来,婚姻中也有很多让人欢喜的地方,没有经历过婚姻的人,对人生的体会难免有盲区。

  实际上,在爱情和婚姻中,有一些共同的原则,遵守这些原则,可以让我们的情感生活更加和谐。 

  第一,是要彼此尊重。比如两口子经常吵架,未必就表明他们感情不好。如果他们吵架是放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比如孩子应该怎么教育,才能更加优秀,而不是互相责备,说你看你是怎么教的孩子。也就是说,要基于问题来进行争论,而不是因为情绪去指责,这就是尊重的一部分。

  第二,是宽容。比如刚才这个教育孩子的问题,如果双方分歧很大,那我们能不能保留这些分歧呢?你用你的方法教育一阵子,看看效果,我用我的方法教育一阵子,这样用事实来说话,用时间来过渡,就是化解分歧,增进感情的方式。

  第三,是积极承诺,并满足承诺。在恋爱过程中,彼此的承诺,就是给未来一个愿景。比如,承诺带他去旅行,就为双方展开了一副极具想象力与诱惑力的图景,让我们充满希望。当然,既然承诺了,就要兑现,否则就是一种情感伤害。

  第四,是懂得平衡关系。恋爱和婚姻中,亲密需要的不对等,权力需要的不对等,是造成爱情婚姻不幸福的两个死结。

  什么是亲密关系不对等?通俗讲,就是女方总想黏在一起,而男性总想有更多自由。你看,这就是一对矛盾。另外,男人大多有大男子主义,总想大包大揽,在权力上占据优势。但随着经济发展,女性独立能力大大增强,也想获得掌控权。你看,这又是第二个矛盾。

  而这两个矛盾只有通过共情与利他才能解决。也就是说,要多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多做对对方有利的事情,这样关系才能更亲密,爱情和婚姻才会更幸福。

4、如何培养出正能量宝宝

  另外,有了孩子后,家庭的重心会突然转向,我们的心理也会转向,在亲子养育上投入更多心血。如果夫妻双方能够目标一致,共同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在抚养过程中沟通、协作,也会滋生出更多幸福感。 

  而在这个阶段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

  童年时期是培养幸福能力的黄金期,因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所以需要父母更多协助。

  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这个孩子有教养,那么教养背后,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象限,来讲父母的教养风格。象限划分成四类,大家可以参照文稿中的象限图来看。

  这四类分别是:权威型、放纵型、忽视型和专制型。

父母教养方式象限图

  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控制,但接纳孩子的调皮捣蛋,让孩子有一个相对大的自由空间,这是权威型教养方式,这种方式是四种方式中最好的,培养出的孩子既懂得守规矩,性格又很开朗,有亲和力。

  凡事都要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管得死死的,这是专制型父母,这种孩子长大后会变得害羞,主动性差。

  什么事都听孩子的,放纵孩子的所作所为,不加任何约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既自我,意志会又很薄弱,稍不顺心就会放弃。这是放纵型的教养方法。

  对孩子采取放羊态度,不反对,也不支持,这种忽视型的教养方法,孩子会感到很失落,长大后容易冷漠。

  所以,教育孩子就是要收放自如,一开始要对孩子加倍呵护,随着孩子智力与独立能力的增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规划能力,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建设中来,让他们用一个一个小的目标与胜利,来培养自我高自尊与自我效能,最终父母要放手,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然后进入下一个生命循环之中。

  那么权威式的培养,有哪些具体的方法与步骤呢?另外,正如昨天所讲的,童年是培养孩子天赋与创造力的黄金期,父母该如何做才能带出更优秀的孩子呢?下面就给大家几个好方法: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婴儿的心理和他们的身体一样,就会开始萌芽。

  在头18个月里,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如果他们受到了惊吓却无人保护,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世界是不安全的,是险恶的,父母是靠不住的。尤其是在前18个月,是孩子塑造信任心理的关键时期,一定全面呵护。

  3岁前,孩子渐渐有了独立意识。这个时候,父母要有耐心,要宽容,要恰当地去引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小孩子对所有事情都很好奇,有时候父母一不注意,他们就跑到危险的地方。大部分家长要么大声呼喊,要么拉过来打两下,小孩子直接就哭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长大了,容易没有信心。因为他们自己曾经想主导的事情,被家长粗暴地打断了。另外,孩子还会继承家长这种坏脾气。

  从3岁到6岁,是孩子的探索期。这个时候,孩子对生活着的世界会越来越好奇,他们想要跑遍身边每一个角落,建立一幅属于自己的地图。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建立一些有意义的小目标,比如培养他们养成早上读书的习惯等等。

  孩子想去做的事,比如想去旅游,想去学舞蹈、学唱歌、学画画,要尽力支持。这时父母如果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限制,孩子就会逐渐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

  还会形成一种特别不利于创造力的内疚感,他们会这么想:都是我不好,我太淘气了,让父母生气了。

  所以,6岁前,要鼓励孩子去多多尝试,即使不能发现孩子的天赋,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从6岁到12岁,也就是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能顺利地掌握一些新知识,获得家长、老师、小伙伴的点赞,就会越来越有自信。反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甚至被别人嘲笑,就会形成自卑感,长大后很容易失去成功的动力。所以,家长需要积极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用自己的努力做孩子的榜样。

  另外,在童年时期,父母还要引导孩子对自己形成清晰的角色定位。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他们知道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如何去扮演,才能更出色。比如作为学生,要积极学习,和小伙伴搞好关系;作为课代表,要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子女,要孝顺老人,经常帮爸爸妈妈做点家务。诸如此类,都需要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去传递给孩子。

  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期,也不必过分担忧,只要现在开始,先从自己做起,构建积极的心态,拿出大智慧来,孩子自然会感受并模范。言教不如身教,为了孩子,首先做个优秀的自己。

5、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解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分别进入“个人成长”“爱情婚姻”“亲子养育”这三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学习了如何在这三个阶段来增进我们的幸福。在个人成长阶段,我们要培养友谊,学习共情,学会信任和感恩;在婚恋阶段,我们要学会尊重、宽容,懂得平衡关系;在亲子阶段,我们要懂得在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用权威型的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帮助他们找到天赋,更好的为人生启航。

关键词: 成长、婚姻、亲子、权威

思考与讨论:如果你处在个人成长阶段,那么去尝试帮助一次别人,或者为别人的帮助写一段感恩的话;如果你是爱情婚恋阶段,那么立刻去做一件让伴侣感到幸福的事情;如果你在亲子阶段,请按照课程知识,为孩子做一件能培养他们自信的事情。做完后,一定要记得用文字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6、全书回顾

  好的,四天时间,我们深度学习了《积极心理学》,是不是有很大的启发呢?

  在作者阿伦·卡尔的引领下,我们一起采摘“人类积极心理学”这些年的研究成果,懂得了积极心理学,是一门通过激发人类天性中的积极心理,来增进我们幸福感与自我实现感的学科。

  我们懂得性格与认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所以我们要更乐观地看待世界,从更高维度去思考问题,用心去拥抱明天,情绪就会变得更积极,也会感受到更多幸福。

  做积极的自我、找到并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提高自尊与自我效能、进入沉浸状态,这四种心灵模式,能让我们找到久违的幸福。

  我们要学会共情与利他来提升情商,用更高的智慧来指导当下的行为,获得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不断寻找天赋、创造力,去帮助别人,收获自信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

  最后,我们从整个人生旅程出发,在“个人成长”“爱情婚姻”“亲子养育”这些重要的人生阶段,了解了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正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告诉我们的,积极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信念。它相信,人性可以是善良的,人情可以是美丽的,人欲可以是积极的,人生可以是幸福的!

posted @ 2019-11-03 14:29  严律于己  阅读(9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