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能力方程
1、今日导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无数人组成的关系网中,除了昨天所讲的内在的四种心灵模式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与世界、与他人打交道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从情商、天赋、创造力与智慧四个角度,来看看如何在对外关系中,让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正能量。
2、如何提高情商?
先说情商。情商,也就是EQ ,这个词是上世纪末在美国流行起来的,主要是说人类除了智商IQ外,还有一种和外界以及自身平衡的能力,这就是情商。
智商高的人,情商不一定高。智商只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比如科学家搞发明创造时,需要很高的智商去推演、实验。情商则是解决沟通问题的能力,比如和自己沟通,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和其他人沟通,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995年,心理学家兼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轰动了世界。他在书中提出的理念是,情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比智商还要重要。而且,他认为情商与遗传基因这些因素没有直接关系,高情商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从学术角度讲,围绕着情商到底是由先天决定还是后天环境决定的,情商与智商谁更关键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我们今天也用不着去花费大量时间深究这些学术问题,我们思考的方向应该是,情商到底是什么?高情商能带给我们幸福吗?如果能,我们该如何提高情商呢?
首先,情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有很多流派和测量方法,但没有一个是尽善尽美的。所以,当你遇到一些所谓的情商测试时,不要被它给出的结果困扰。
情商本质上讲就是理解、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与情感的能力。它来自家族基因、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自我认知这三方面。因为情商主要是解决沟通问题,所以对于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比如销售、管理、商务这种复杂的人际沟通类工作,就需要高情商的支撑。另外在爱情、婚姻、子女教育上,情商也非常重要。情商高的人找对象不愁,正如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所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总之,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庞大的人际网络,仅仅有智商去解决具体问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情商,才能让自己在这个关系网里过得风生水起。
那么,有朋友说了,我这情商从小就是负数,怎么培养也培养不起来,怎么办呢?以下几招,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招,就是先要从心里认定,我的情商是可以提高的。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这能增加我们的自信。假如你认为,情商从小就是负数,没法提高,那么在这个判断下,当我们遇到沟通问题时,就会像过去一样,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反正我也没情商,大家也都说我没情商,那我就做一个没情商的人好了!这样的思维逐渐固化后,行动也固化了,养成了习惯后,就很难改掉。所以,我们首先要打心眼里承认,情商是可以训练的,可以提高的,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一个绝对的事实!
第二招,学会共情,理解他人,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情商不够,是因为我们没有共情能力,没有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的意识、耐心与能力。
拿工作举个例子,明天早上要开一个会议,在邀请相关人员时,另一位同事对我们的邀请名单提出了异议。他觉得里面有几个人是没必要出席的,而有另外几个人是有必要出席的。这个时候,如果共情能力差的人,就会第一时间觉得这个提出异议的同事是看自己不顺眼,在找茬。于是开始打断他的话,陈述自己为什么要列出这几个出席的人。这样的态度与行动,势必让提出异议的同事很不舒服,于是双方开始出现了矛盾与裂痕。
在职场或者所有的沟通领域,90%的矛盾都不是本质的矛盾,而是由不和谐的沟通带来的。这种不和谐的关键因素就是没有共情,没有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
面对刚才那种情况,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先让同事把话说完,可能他的观点与我们不一致,但尊重他的话语权,可以让沟通更顺畅。当他阐述完后,如果有一些疑问,可以认真地进行咨询。如果觉得他的建议确实有用,那就为对方点赞,然后采用。如果他的建议存在问题,那下一步就是清晰有条理地将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直到对方听懂为止。
一般情况下,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他的意见,确实是对的,或者是我们的补充,这时候就要虚心接受,并且道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他的认知、能力等原因,提供了错误的信息,这时我们要做的是,去说服他改变主意;第三种情况,是对方确实就是带着情绪来找茬的,这时我们最好的应对是规避,比如直接拿着电脑走人,或者搞清楚对方的情绪来自哪里,为什么要找茬,然后见招拆招。
只有站在对方角度,我们才能明白对方的动机和行为,才能作出相应的处理。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东西是需要控制的,就是情绪。
第三招,就是学会记录并分析情绪。很多问题,到最后都是情绪问题。就像上面的工作沟通,大部分情况下,两个人越说越来劲儿,最后都像喝醉酒上头了一样,开始吵架。冷静下来想想,根本不值得啊。
学会控制情绪,不是让我们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养成科学记录情绪,分析情绪的这个习惯。比如,就像我刚才做的分析一样,如果感到特别不爽,想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暂时回避,然后拿出纸和笔,先写:为什么我会想发脾气,原因是什么?
比如原因是同事当众质疑我一周的成果,让我很没面子。然后我们再分析,当别人质疑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发脾气,这在过去有没有发生过。思考一下,发现确实有发生过,而且经常发生。然后我们再继续写,曾经这些发脾气的事,有没有帮我们解决问题。答案是没有,而且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这个时候,基本上我们的气就消了一大半。于是我们继续记录,有没有我对别人质疑的时候,别人虚心接受,还感谢了我的事情。如果有的的,那当时被感谢的时候,我们感到开心吗?一定是非常开心的。那反过来想,如果这次对方的意见与质疑,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我应该去反驳他还是去感谢他呢?如果感谢他能让他感到开心,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你看,这样的记录与分析,从情绪开始,找到问题的本质,甚至还能继续深入下去,去思考我们的习惯。你会感到突然间的开朗,因为我们的认知因为这种记录与分析,层次被提升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归根到底,一个人的情商,就在于他站得是否足够高,看得是否足够远。
3、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
说完情商,我们再来看看天赋、创造力与智慧。
如果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培养创造力,获得人生的智慧,我们的能力就会与众不同,我们在事业与生活上,就会获得更多积极的成果,从而也就能够收获更多幸福。
天赋与创造力,主要是说个人能力;而智慧,则更多是一种认知水平,也就是能从更高纬度去看待问题。
一般来讲,儿童阶段,容易发现自己的天赋;成年后,创造力会增强;而老年后,更容易获得智慧。
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天赋,这句话正确么?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句话没错。
从现在的研究结果来看,天赋和先天遗传以及后天培养密不可分。比如说,我们可能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但是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没有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乐器,那么我们的天赋很有可能就被埋没了。
心理学家对上千上万的天才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成为天才有三个基础条件:
一是,父母有相关的优势基因,比如父母就是画家、音乐家、运动员、科学家,那么他们会遗传一定的优势基因给孩子。大量研究发现,有天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大脑活动水平低于没有天赋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大脑处理能力更强,更安静。
二是,天才一般成长在一个优秀的家庭里,比如父母就很优秀,他们会给孩子做出榜样;父母的教育理念很先进,给孩子高度的自主权,同时会引导辅助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家庭温暖很足。
三是,这些天才儿童,都对自身的才能进行了超过一万小时的训练。比如朗朗,从小就学习弹钢琴,后来四处演出,每天几乎都在钢琴边度过。而我们上学时学过的《伤仲永》这篇课文,里面的那个神童方仲永,一开始被发现有天赋,但因为父母的原因,没有持续的学习与训练,最终泯然众人矣,也就是成为了普通人。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优势,一开始可能很小,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就变成了巨大的竞争壁垒。所以说,越早找到自己的天赋,进行持续的训练,越有可能获得成功。
所以,父母应该帮助、鼓励孩子去找寻他们的天赋,怎么做呢?明天我们将会专门讲这个话题。
那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灰心,觉得自己至今碌碌无为,也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天赋,更谈不上超过一万小时的训练了。没关系,天赋这件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一样可以熟能生巧,一样可以拥有创造力,一样可以通过创造力来改变命运。
而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天赋与创造力直接没有必然联系,具有天赋的孩子经过训练,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只有其中的小部分人,能在某个领域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而且,一般来说,有天赋的人小时候往往是活在安定的家庭,他们更加顺从;而拥有创造力的人,小时候有可能会遭遇到创伤、苦难这些逆境,他们的性格更加叛逆。
看到了么?无论过去如何,我们都有可能充满天赋与创造力。所以,从现在开始,勇敢的放下过去,去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创造力所在吧。
4、如何培养创造力?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呢?
一提到创造力,我们立刻就能想到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达芬奇画出了蒙娜丽莎。这些顶级的创新,只是创造力这个金字塔最顶尖的部分。其实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比如,做一顿比菜谱上更有风味的饭菜,画一幅让自己满意的水墨画等等,都属于创造力的范畴。
正如我们昨天讲到了,创造力与内在动机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说,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这件事本身。练习瑜伽的目的,就是感受瑜伽为我们带来的身心舒畅的体验;跑步的目的,就是放松身体。而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突然涌现出创意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收到正向积极的反馈,比如瑜伽老师的点赞,亲朋好友的鼓励等等,我们会更加自信,更投入,更有创造力。
接着,我再来为大家讲讲,下面这八个培养创造力的锦囊。
第一,是给自己更多可能,努力去创造一个有更多选择的环境。著名商业顾问刘润,曾经说过一句话,在三十五岁之前,唯一投资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当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才华,或者还没有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多去尝试,多学习。
第二,是培养好奇心,敢于冒险。比如,每天去身边找找有没有什么让你好奇的、意外的事情,然后记录下来,经常翻看,就会激发你的灵感。再比如,遇到想做的事情,可以先冒险做一下,不一定就能成功,但这些尝试能带来更多经验。就像游戏中完全黑暗的地图,我们多探索一点,视野就会扩大一些。
第三,是学会主动描绘愿景。我们想去哪儿,想实现什么目标,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把这些愿望写下了,越详细越好,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第四,是学习入门知识与技能。比如我们要成为一个画家,那就要先从素描、速写、水彩、水粉、工笔、写意、山水这些东西方绘画基础学起,掌握入门知识,就像学会了开车,能让我们接下来实现更多想法。
第五,是沉浸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在这个领域里学习、实践,获得更多经验,我们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
第六,是只和自己比较,只和自己赛跑,超越自己。不要和其他人比较,每个人的赛道和起跑时间都不一样,比上一次做得好,就是一种创造。
第七,是经常给自己小的奖励。比如跑完步后可以喝一瓶橙汁,练完书法后,可以看半个小时的电视剧。这种奖励能刺激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更有激情。
最后,是培养乐观的心态,与时间做朋友,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创造不是一下就能搞出来的。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5、如何让自己变智慧
天赋和创造力,能让我们具备更强的能力,实现更多的目标,从而感到幸福。下面要讲的智慧,则更多需要我们从内心出发。
为什么说老年人更容易获得智慧呢?因为智慧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加宏大,需要从整个生命的角度去思考、判断与决策。年轻人常常无法拥有这么多的人生经历与经验,也就没法站到整个人生的高度,去指导现实中的问题。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其中也暗含着这个道理。
比如,很多年轻时心里过不去的事儿,年龄大了,也就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成熟了,我们登上了更高的山峰,就不会在意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了。年轻时的坎坷和挫折,失望和愧疚,也被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当我们能够直面我们的人生,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霜雨雪,无论是花好月圆还是风雨凋零,甚至面对死亡的阴影,我们也都予以接纳,认为这是生命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我们就生长出了智慧。
年轻时遇到不喜欢的人,我们躲得远远的;遇到别人的反对意见,我们恨得咬牙切齿。有了智慧后,我们会认识到,世间百态,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价值观与处世方式都不同,我们尊重这种独特性,我们接纳不同的观点,来丰富自己的经验,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古人讲有容乃大,大海能够包容所有的河流,才有那样的浩瀚;天空能够包容所有的风云,才如此高远;宇宙能够包容所有的星球,才如此壮阔。
虽然说老年人更容易获得智慧,但当我们知道了智慧的根源后,我们也可以尝试去站在整个人生,甚至整个人类历史、地球历史、宇宙历史的高度俯瞰一切,这时候,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真的还有那么重要吗?
总之,智慧比天赋与创造力,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平静的幸福。从有我到无我,不同的境界,会有不同的生命体验。
6、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要我们学会,通过共情,从对方角度来思考,来提高情商;通过大胆尝试与持续训练,找到自己的天赋;通过做热爱的事,发掘自己的创造力;通过提升认知维度,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
情商与智慧,让我们能更加游刃有余地与人交往;天赋、创造力让我们找到自己最强能力,帮到更多人的同时,收获更多自信与幸福。明天,我们就来看看,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该如何保持积极情绪。
关键词: 情商、天赋、创造力、智慧
思考与讨论:写下你最近一次与别人发生争吵的整个过程,试着从对方角度来分析,看看对方为什么会情绪激动,试着从更高的角度分析,看看这件事在一个月、一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长度里,到底值不值得引发我们的争论。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