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nn.Module

0602-nn.Module

pytorch完整教程目录:https://www.cnblogs.com/nickchen121/p/14662511.html

一、nn.Module

torch.nn 的核心数据结构就是 Module,它可以看做是某一层,也可以看做是整个神经网络。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直接继承 nn.module,然后构建自己的网络模型结构。

1.1 构建一层网络——全连接层

接下来我们通过使用 nn.Module 实现一个全连接层(仿射层),输出 y 和输入 x 满足 \(y=Wx+b\),其中 w 和 b 是可学习参数。

import torch as t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autograd import Variable as V
class Linea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_features, out_features):  # 输入的数据维度,输出的数据维度
        super(Linear,
              self).__init__()  # 等价于 nn.Module.__init__(self),继承父类的init构造函数
        self.w = nn.Parameter(t.randn(in_features, out_features))
        self.b = nn.Parameter(t.randn(out_features))

    def forward(self, x):
        x = x.mm(self.w)
        return x + self.b.expand_as(x)
layer = Linear(4, 3)
input = V(t.randn(2, 4))
output = layer(input)  # y = Wx + b 的形状是(2,3) = (2,4)*(4*3)+(1,3).expanda_as(x)
output
tensor([[ 1.1407, -0.1323,  0.3659],
        [ 2.4265, -1.2330, -0.9984]], grad_fn=<AddBackward0>)
for name, parameter in layer.named_parameters():
    print(name, parameter)
w Parameter containing:
tensor([[-1.3990, -1.9669, -0.0430],
        [ 0.8150,  0.8829, -1.0932],
        [-0.3793,  0.2708,  0.9691],
        [-0.9613, -0.3259,  0.5103]], requires_grad=True)
b Parameter containing:
tensor([ 0.9333, -0.7481, -0.6074], requires_grad=True)

从上述代码可以看出实现一个全连接层非常简单,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自定义 Linear 必须要继承 nn.Module,并且自定义类的构造函数需要继承 nn.Module 的构造函数
  • 在构造函数中必须自己定义可学习的参数,并且要封装为 Parameter,上述代码则是把 w 和 b 封装成 Parameter,并且可以发现 Parameter 这种数据结构默认 requires_grad=True
  • forward 函数的作用是实现前向传播过程,其输入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variable,对 x 的任何操作也必须是 variable 支持的操作
  • 不需要自己写一个反向传播函数,因为它的前向传播都是对 variable 进行操作,nn.Module 能够利用 autograd 自动进行反向传播
  • 调用 layer(input) 时就能得到 input 的结果,其实它的内部是做了 layer.__call__(input) 操作,在 call 函数中,主要调用了 layer.forward(x),另外还对钩子做了一定的处理,因此直接使用 layer(x),而不是使用 layer.forward(x),钩子的具体内容会在接下来讲解。对于 __call__的作用,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详解__call__

1.2 构建多层网络——多层感知机

上述只是实现了一个一层网络结构的模型,下面我们通过更复杂的网络——多层感知机,来感受下 Module 的模块真正强大的地方。多层感知机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多层感知机的网络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它由两个全连接层组成,并且它采用 sigimoid 函数作为激活函数。

class Perceptro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_features, hidden_features, out_features):
        nn.Module.__init__(self)
        self.layer1 = Linear(in_features,
                             hidden_features)  # 此处的 Linear 是前面定义的全连接层
        self.layer2 = Linear(hidden_features, out_features)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layer1(x)
        x = t.sigimoid(x)
        return self.layer2(x)


perceptron = Perceptron(3, 4, 1)
for name, param in perceptron.named_parameters():
    print(name, param.size())
layer1.w torch.Size([3, 4])
layer1.b torch.Size([4])
layer2.w torch.Size([4, 1])
layer2.b torch.Size([1])

从上述代码中,可以看出多层感知机也非常容易,但是也要注意以下两点:

  • 构造函数中,可以利用前面自定义的 Linear 层作为当前 module 对象的一个子 module,并且它的可学习参数也会称为当前 module 的可学习参数,也就是说主 module 可以递归查找子 module 中的 parameter
  • 在前向传播过程中,我们将输出变量都命名为 x,是为了让 Python 回收一些中间层的输出,从而节省内存,但是有些 variable 虽然名字被覆盖,但是由于它在反向传播过程中仍然需要用到,此时 Python 不会回收这部分数据

对于 parameter的命名有如下规范:

  • 如果没有子模块,parameter 直接命名。例如 self.param_name = nn.Parameter(t.randn(3,4)),则会命名称为 param_name
  • 对于子模块的 parameter,会在它的名字前面加上当前 module 的名字。例如 self.sub_module = SubModel(),SubModel 中也有个名字叫做 param_name 的 parameter,则它的实际名字为 sub_module.param_name

虽然我们自己定义神经网络的层(layer)看起来不是特别费力,但是 torch 为了让用书使用起来更方便,它对绝大多数的 layer 都做了封装,此处不做延伸,有兴趣的可以去参照官方文档,或者参考这一篇文章:0802_转载-nn模块中的网络层介绍

阅读上述介绍的文章时,需要注意下面三点:

  • 构造函数的参数,如 nn.Linear(in_features, out_features, bias),需要关注这三个参数的作用
  • 属性、可学习参数和子 module。例如 nn.Linear 中有 weight 和 bias 两个可学习参数,不包含子 module
  • 输入输出的形状,如 nn.linear 的输入形状是 (N,input_features),输出是 (N, output_features),其中 N 是 batch_size

注:这些自定义的 layer 对输入性状都有一定的假设:输入的不是一个数据,而是一个 batch。如果想要输入一个数据,必须调用 unsqueeze(0) 函数将数据伪装成 batch_size=1 的batch

posted @ 2021-04-24 17:41  B站-水论文的程序猿  阅读(105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