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stringify(): https://wangdoc.com/javascript/stdlib/json.html#json-%E6%A0%BC%E5%BC%8F
ECMAScript6: http://es6.ruanyifeng.com/#docs/string
ECMAScript6:generator
Generator 函数是一个普通函数,但是有两个特征
一是,function关键字与函数名之间有一个星号;二是,函数体内部使用yield表达式,定义不同的内部状态(yield在英语里的意思就是“产出”)。
function* helloWorldGenerator() { yield 'hello'; yield 'world'; return 'ending'; } var hw = helloWorldGenerator();
它内部有两个yield表达式(hello和world),即该函数有三个状态:hello,world 和 return 语句(结束执行)。
调用 Generator 函数后,该函数并不执行,返回的也不是函数运行结果,而是一个指向内部状态的指针对象
下一步,必须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使得指针移向下一个状态。也就是说,每次调用next方法,内部指针就从函数头部或上一次停下来的地方开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或return语句)为止。换言之,Generator 函数是分段执行的,yield表达式是暂停执行的标记,而next方法可以恢复执行。
hw.next() // { value: 'hello', done: false } hw.next() // { value: 'world', done: false } hw.next() // { value: 'ending', done: true } hw.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上面代码一共调用了四次next方法。
第一次调用,Generator 函数开始执行,直到遇到第一个yield表达式为止。next方法返回一个对象,它的value属性就是当前yield表达式的值hello,done属性的值false,表示遍历还没有结束。
第二次调用,Generator 函数从上次yield表达式停下的地方,一直执行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next方法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就是当前yield表达式的值world,done属性的值false,表示遍历还没有结束。
第三次调用,Generator 函数从上次yield表达式停下的地方,一直执行到return语句(如果没有return语句,就执行到函数结束)。next方法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就是紧跟在return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如果没有return语句,则value属性的值为undefined),done属性的值true,表示遍历已经结束。
第四次调用,此时 Generator 函数已经运行完毕,next方法返回对象的value属性为undefined,done属性为true。以后再调用next方法,返回的都是这个值。、
总结一下,调用 Generator 函数,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代表 Generator 函数的内部指针。以后,每次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就会返回一个有着value和done两个属性的对象。value属性表示当前的内部状态的值,是yield表达式后面那个表达式的值;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遍历结束。
yield 表达式
由于 Generator 函数返回的遍历器对象,只有调用next方法才会遍历下一个内部状态,所以其实提供了一种可以暂停执行的函数。yield表达式就是暂停标志。
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的运行逻辑如下。
(1)遇到yield表达式,就暂停执行后面的操作,并将紧跟在yield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
(2)下一次调用next方法时,再继续往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
(3)如果没有再遇到新的yield表达式,就一直运行到函数结束,直到return语句为止,并将return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
(4)如果该函数没有return语句,则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为undefined。
需要注意的是,yield表达式后面的表达式,只有当调用next方法、内部指针指向该语句时才会执行,因此等于为 JavaScript 提供了手动的“惰性求值”(Lazy Evaluation)的语法功能。
yield表达式与return语句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相似之处在于,都能返回紧跟在语句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区别在于每次遇到yield,函数暂停执行,下一次再从该位置继续向后执行,而return语句不具备位置记忆的功能。一个函数里面,只能执行一次(或者说一个)return语句,但是可以执行多次(或者说多个)yield表达式。正常函数只能返回一个值,因为只能执行一次return;Generator 函数可以返回一系列的值,因为可以有任意多个yield。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 Generator 生成了一系列的值,这也就是它的名称的来历(英语中,generator 这个词是“生成器”的意思)。
Generator 函数可以不用yield表达式,这时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暂缓执行函数。
function* foo(x) { var y = 2 * (yield (x + 1)); var z = yield (y / 3); return (x + y + z); } var a = foo(5); a.next() // Object{value:6, done:false} a.next() // Object{value:NaN, done:false} a.next() // Object{value:NaN, done:true} var b = foo(5); b.next() // { value:6, done:false } b.next(12) // { value:8, done:false } b.next(13) // { value:42, done:true }
上面代码中,第二次运行next方法的时候不带参数,导致 y 的值等于2 * undefined(即NaN),除以 3 以后还是NaN,因此返回对象的value属性也等于NaN。第三次运行Next方法的时候不带参数,所以z等于undefined,返回对象的value属性等于5 + NaN + undefined,即NaN。
如果向next方法提供参数,返回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上面代码第一次调用b的next方法时,返回x+1的值6;第二次调用next方法,将上一次yield表达式的值设为12,因此y等于24,返回y / 3的值8;第三次调用next方法,将上一次yield表达式的值设为13,因此z等于13,这时x等于5,y等于24,所以return语句的值等于42。
for...of循环
for...of循环可以自动遍历 Generator 函数运行时生成的Iterator对象,且此时不再需要调用next方法。
function* foo()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yield 4; yield 5; return 6; } for (let v of foo()) { console.log(v); } // 1 2 3 4 5
一旦next方法的返回对象的done属性为true,for...of循环就会中止,且不包含该返回对象,所以上面代码的return语句返回的6,不包括在for...of循环之中。
利用 Generator 函数和for...of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例子。
function* fibonacci() { let [prev, curr] = [0, 1]; for (;;) { yield curr; [prev, curr] = [curr, prev + curr]; } } for (let n of fibonacci()) { if (n > 1000) break; console.log(n); }
function* bar() { yield 'x'; yield* foo(); yield 'y'; } // 等同于 function* bar() { yield 'x'; yield 'a'; yield 'b'; yield 'y'; } // 等同于 function* bar() { yield 'x'; for (let v of foo()) { yield v; } yield 'y'; } for (let v of bar()){ console.log(v); } // "x" // "a" // "b" // "y"
function* inner() { yield 'hello!'; } function* outer1() { yield 'open'; yield inner(); yield 'close'; } var gen = outer1() gen.next().value // "open" gen.next().value // 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 gen.next().value // "close" function* outer2() { yield 'open' yield* inner() yield 'close' } var gen = outer2() gen.next().value // "open" gen.next().value // "hello!" gen.next().value // "close"
[...log ]扩展运算符
function* genFuncWithReturn() { yield 'a'; yield 'b'; return 'The result'; } function* logReturned(genObj) { let result = yield* genObj; console.log(result); } [...logReturned(genFuncWithReturn())] // The result // 值为 [ 'a', 'b' ]
上面代码中,存在两次遍历。第一次是扩展运算符遍历函数logReturned返回的遍历器对象,第二次是yield*语句遍历函数genFuncWithReturn返回的遍历器对象。这两次遍历的效果是叠加的,最终表现为扩展运算符遍历函数genFuncWithReturn返回的遍历器对象。所以,最后的数据表达式得到的值等于[ 'a', 'b' ]。但是,函数genFuncWithReturn的return语句的返回值The result,会返回给函数logReturned内部的result变量,因此会有终端输出。
1. ES6模板字符串
`` 反引号,tab上面的那个键:
PS: 模板字符串中嵌入变量,需要将变量名写在${}之中
- 模板字符串还可以嵌套
2.递归
function fib(num) { if (num === 0) return 0; if (num === 1) return 1; return fib(num - 2) + fib(num - 1); } fib(6) console.log(fib(6))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