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五章

耗散结构:建立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结构
特征:1.动态性,构成系统的物质能量要素是不断更新的,但其结构关系不变
2.有序性,系统内部主要素和系统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3.宏观性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1耗散结构使人类对结构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为人类对结构的控制和改造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为提高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提供了指导线索,3为人类进一步搞清时间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的关系,有序与无序的关系等重要哲学问题提供新启示
协同学:是研究各种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在宏观上呈有序状态,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机理的学科。它以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一些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吸取平衡相变理论中序参量的概念和绝热消去原理,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同类现象的类比,进一步揭示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同耗散结构理论一样,协同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但它进一步指出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化的关键并不在于系统是平衡或非平衡,或是偏离平衡状态的远近,而在于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突变论:突变论可以用来认识和预测复杂的系统行为突变论以拓扑学、奇点理论为数学工具,对不连续现象做定性研究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以不光滑曲线或曲面来描述突变现象,阐述了系统如何随着外部条件的连续变化而引起结构突变的飞跃式变化。系统只要满足一定条件,突变就会由系统的内在因素产生出来,不论构成系统的基质特性和引起结构或形态变化的“力”如何,只要控制参量变化到临界点上,就会出现一种稳定态向另一种稳定态的突变。
自组织系统方法概述:
1.开放性原则,系统只有在开放状态下才能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活动,以建立为实和发展自己的组织性。
2.远离平衡态原则,构成管理系统的人员必须具有不相同的能力和水平。
3.非线性原则,构成管理系统成员之间必须能够以一定的规则或程序而相互制约或相互监督4.协同原则,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管理者之间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机整体
5.涨落原则
6.突变原则,由一种管理模式过渡到另一种管理模式,推进系统的发展并达到新的目标

posted @ 2024-02-28 00:00  mazhu  阅读(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