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式
1NF(第一范式)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第二范式
第二范式(Second Normal Form,2nd NF)是指每个表必须有主关键字(Primary key),其他数据元素与主关键字一一对应。
第三范式
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3rd NF)就是指表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唯一地被主关键字所标志,而且它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不存在其他的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满足2nd NF 的数据结构来说,表中有可能存在某些数据元素依赖于其他非关键字数据元素的现象,必须消除

 

https://open.oceanbase.com/blog/19643676192

CAP理论是分布式系统设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计算机科学家Eric Brewer在2000年提出。它指出了分布式系统中的三个核心特性: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并阐述了这三个特性之间的权衡关系。

CAP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致性(Consistency):在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指的是所有节点在同一时刻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当一个节点更新了某个数据项后,其他节点能够立即看到这个更新后的数据。强一致性要求数据实时同步,而弱一致性则允许在一定时间窗口内数据可能不一致,但最终会达到一致状态。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指的是系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响应用户的请求并返回结果。即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或网络分区发生,系统仍然需要保持可用状态。高可用性意味着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请求,而低可用性则可能导致用户请求长时间无响应或系统不可用。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指的是分布式系统在遇到网络分区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继续工作。网络分区是指由于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被分成多个互不通信的子区域。分区容错性是分布式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网络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CAP理论的权衡关系

核心观点:CAP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不可能同时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三个特性。系统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的两个特性,而必须牺牲第三个特性。

posted on 2025-07-23 09:56  我有我的信仰  阅读(1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