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管理
磁盘管理
一、df(显示磁盘分区上可以使用的磁盘空间)
类似Windows下的:

Linux下:
 df 【选项】【文件】
常用选项: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单位默认KB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以KB、MB、GB的单位来显示,可读性高(最常用)
 -i 显示inode信息


注意:
 df -h :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df-i :以 inode 模式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二者区别是?同样是显示磁盘使用情况,为什么显示占用百分比相差甚远?
 inode 包含的信息:文件的字节数,拥有者id,组id,权限,改动时间,链接数,数据block的位置。是不表示文件大小。
 这也是为什么df -h 和 df -i 显示的结果不一样的原因。
PS:在df -h 和df -i 显示使用率为100%,基本解决方法都是删除文件
 df -h 是去删除比较大无用的文件 --- 大文件占用大量的磁盘容量
 df -i 是去删除数量过多的小文件 ---过多的文件占用了大量的inode号
二、du(显示每个文件和目录的磁盘使用空间--文件的大小)
 du 【选项】【文件】
常用选项:
 -a 显示目录中文件的大小,单位KB
 -b 显示目录中文件的大小,单位byte
 -m 显示目录中文件的大小,单位MB
 -s 仅显示目录的总值,单位KB
 -h 以K M G为单位显示,提高可读性【最常用】
实践:
du
du -h
du -sm /* 查看/下所有目录的总值,以MB显示

三、free 显示系统使用和空闲的内存情况,包括物理内存、交互区内存(swap)和内核缓冲区内存。共享内存将被忽略
 free 【参数】
参数:
	-b  以Byte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k  以K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m  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g   以G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o  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s<间隔秒数>  持续观察内存使用状况。 
	-t  显示内存总和列。 
	-V  显示版本信息。 
四、Mac 或者 想使用Linux 挂载一些本地磁盘或文件
挂载:mount

卸载:umount -f [挂载位置] 强制卸载
Tip:
 以后安装了JDK,可以使用Java中的一些命令来查看信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