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houtai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来信】

贺老师:

  你好,我是中兴通讯的一名软件开发project师,名叫周兆熊。

近期看了您的新书《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感觉你真心为当代学子答疑解惑。非常值得敬佩!
  从上大学開始,我就喜欢写一些文章,然后发表到博客上。最開始是在新浪博客上写文章(http://blog.sina.com.cn/u/1646254072),后来转到了CSDN上(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

通过在博客上写文章。我结交了非常多朋友。同一时候也学到了非常多东西。
  作为广大的软件开发project师中的一员,我和大部分人走过的路都是一样的。

我们从学校里面毕业,来到单位上。在经历过无数的挫折之后,从一个懵懂的学生艰难地转变为了职场中人。

我有过懊恼。有过气愤,有过抱怨,有过喜悦。在不知不觉中,我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非常多东西都是片面而肤浅的。根本达不到岗位的要求。

像编码规范、研发流程等等学校里差点儿不提及的知识,在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却恰恰是异常的重要。
  我就想到。我走过的路。非常多人都将再次走过。假设他们没有一个引路人,没有人将自己之前所遭遇的困难和学到的经验告诉他们,那么他们非常可能还会重蹈前人的覆辙,还会犯相同的错误。

作为过来人,我认为自己有义务将所学到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在软件开发这一条道路上走得更顺畅一点。


  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就将自己在工作中学到的东西写下来了并发表到CSDN博客上,博客内容包含:C语言知识、数据库SQL语言知识和研发工作总结等。
  近期,我写了一个系列的文章。叫做《让你提前认识软件开发---学长的软件开发经验总结》,至今已发表了17篇。从文章发表至今。已有非常多读者与我联系,这些读者包含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已參加工作的程序猿,他们都表达了这系列文章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非常故意的看法。
  我知道您是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希望您能够对我的文章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并将这些文章推荐给您的学生阅读。
  各篇文章的链接例如以下:
  第一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0395131
  第二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0566117
  第三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0787493
  第四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1299479
  第五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1552381
  第六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1859119
  第七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2207631
  第八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2478081
  第九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2820533
  第十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2976307
  第十一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3293119
  第十二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3552667
  第十三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3872995
  第十四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4204863
  第十五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4383301
  第十六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4551875
  第十七篇文章的链接:http://blog.csdn.net/zhouzhaoxiong1227/article/details/24812071
   
  期待贺老师的回复。学习。
 
   
【回复】  
  收到来信后浏览了你的博客。尤其是你近日写的系列文章,真心感叹以帮助后来者更快成长为乐的人真是不少。当下的大学生,在学校中受困惑多,但仅仅要主动。机会也的确不少。我也经常将有价值的观点提供给学生參考,我庆幸又找到了一个优质的“资源”。
  你文章中提到的观点、技术、工具。对我这样一个将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教学上的老师而言,也是一种眼界的开阔。学校和行业,本该有着这样亲热接触的,而当前机制中阻碍的成份似乎太多,私下里的这样的方式,是现实的渠道。
  说到机制,想诊断高校中的问题。

在CSDN对我的专訪(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04-16/2819342)中。我提了一些现实的问题。

而就你提出的编码规范、研发流程等问题,我想谈些自己的看法。这些事情确实是培养规格中应该做到的,我似乎要为此辩解几句。可是其本意是,接受了这样的现象。我们找到合适的突破途径。


  在我的教学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生要将学的行为进行下去,而有些老师还在迷信着“讲通讲透”。刚開始学习的人面临的问题,不少是学成之后认为匪夷所思的。于是,有些比方命名规范的问题。在小程序中,也就“带病上路”了。

这关的问题。留给工作之后,并非一个非常难转变的事情。以前的体验,而不是一開始就在“无菌”环境中成长,也是一种更现实的做法。在学生要掌握++运算之时。i++足能够了,为了让他有更好些的体验,就不指出他写出iCount++更好了。学习的阶段性,某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这在带领刚開始学习的人过程中,是要非常好把握的。

我们的痛心在于。大量的学生,根本不能走过0基础阶段,project中的细节非常大程度上,会成为打击他们的因素。

假设你看我的学生的博文。以及我给他们的參考,至少在凝视上少了非常多规矩。在保证学生一周能写出800行程序(他们的一周不止是敲代码),借此掌握知识点,我在他们的入门课中,放弃这样的严格。
  实际上,你所提的要求。是要在大学的几年中逐渐树立的。于是。在不是所有老师都能意识到这些的前提下,我们选择接受。

我也知道,我的教高年级的同事提要求的。但做不到。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在一些课程设计环节。他们能把握住学生亲自己主动手就不错了。

于是,这样的事情迟延到工作中。也就正常了。其实。开发流程之类的问题,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是有安排的。我们学校高年级的一些实践环节。甚至找由企业实施,按着企业的流程做。这中间有非常多须要在“做”中落实的事情,而现实是,真正“做”的事情,仅仅能工作中完毕。

传统武术中,徒弟要有大的长进,师傅须要“适时”点拨,而大学中,大批的学生。点拨的“时”总不能到来,难道再回到对灌输的迷信中去吗?

  推卸责任的话说多了。你的经验之谈,会给大学中的师生故意启发,而我的牢骚。也成为我们共同面对和一起前行的基础。

学校的问题,我们要改。而我在自己从教经历中。走上了带领大学生认识大学、学会学习的道路,这是学校中基层人员(普通教师和学生)。更能掌控的方式。在校的大学生。做好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冲着事情的本质,而不是将学习交给及格即可、pass万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再来信】

  你好,感谢你回复我的邮件,并对我的博客作出了评价。
  有关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个人看法是:
  (1) 学生毕业之后,不能期望通过几个月的入职培训就能将工作中的技能所有掌握,由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在学校里面提前了解编码规范和研发流程等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完毕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对于一些求知欲比較强的学生。是否能对他们提出高一点的要求,就像我的博客中所说的,对凝视、变量和函数的命名等提出规范化的要求。我想,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学校里面的校园论坛上。是否能开一个版块,专门请工作后的师兄师姐来发表工作经验总结等方面的文章。这样也能够使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走得更近一点。
  贺老师写的文章是既多又好。能够考虑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将这些文章推广到很多其它人手中。



【再回复】
  再浏览你的博客,非常感动身在职场,能为在校生做指点的可贵。
  你关心的两个问题。在我这儿的情况是:
  (1)在“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两个方面,我选择了后者。

做前一项工作的老师不少,学习顺利的同学,有不少高年级有机会进实验室。你所关心的问题有解决的途径;做后一项工作的难度更大。不easy见到效果,我个人的精力有限。和“好学生”交流中,常通过推荐书的方式实施。
  (2)实际上。我的看法是,要交流。就要到更广的平台上去,进到所谓校园论坛中,你知道目光会链接到哪里。我教的学生,第一堂上机课。就要到CSDN开博客,这里有很多其它的信息和资源,供他们享用。
  (3)推广问题:我如今义务的咨询工作已经有些成为负担,顺其自然往下走。渠道临时不再拓展。计划建一个专门的平台,做有针对性的服务。但工作进度一直不能令人惬意。

平台建成之后,须要邀请一些关心大学生且能传递正能量的人士參与。我想,到时候(不知道要到何时)我会邀请你助阵。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的分类文件夹(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我写的书——《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



posted on 2017-05-31 13:01  mthoutai  阅读(4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