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记斯博瑞饭店
0.引子
2021年1月,第一,次寒假回家,首先给我的一个冲击就是门口「斯博瑞饭店」五个字居然被拆下来了。
周围圈起一圈施工铁板,上面写着会重新修一个酒店,说是为配合大兴机场、新南城开发云云。不过短暂的视觉冲击之后,仔细想来也算是意料之中。本就依靠房地产、饭店和KTV的租金撑着,再加上疫情,倒闭也是合理的。
眼瞧着这个几乎和我一样大的饭店彻底关张,永远的消失在历史中,但又不会被记录下来,也觉得挺可惜的。
斯博瑞饭店叫Spring Hotal,不知道为什么最后采用了一个音译的名字。大概是小区开发商策划的,和小区最早的「甲期」在同一时间修建。
1.自营饭店时期(2004?-约2014)
早期的时候一层北侧是自营饭店(一般称作斯博瑞一层),南边还有一个小自助餐厅。整个自营饭店是一个L形的布局,正门在北侧临街,进来后东西一长溜,向西南拐过来还有一大部分。西南有个小门,出去就是酒店大厅。
东侧中间东西向摆着一排排的座椅:深棕色长条方桌(大约3张4人桌拼起来),刚擦完灯光下很亮,长条方凳长得差不多。北侧有个卖肉饼的档口,肉饼盛在塑料圆盘里,长条状,3层,做的比较实在。南侧是卖冷饮和啤酒的地方,夏天会买一扎的啤酒,除此之外几乎不会在那买东西。
西边北侧是一个卖粥和面条的档口。那有一样「绿豆南瓜粥」很好喝,绿豆压到开花流沙,南瓜大约2厘米见方比较软。整锅粥不放米,长时间沉淀上半部分会是绿色发褐的汤水,看起来有点诡异。小时候因此对这种粥有点拒绝,但是喝起来还是挺好喝的。面条的话比较有意思的是茄丁面,茄子切骰子丁,煸完变小,应该加了老抽,有点颜色。配切的很细的黄瓜丝和焯过水的四季豆(长扁豆)丁,吃起来很清爽。
西侧是一排长桌,摆着自助餐厅的那种铁质容器(下面有加热,上面有盖子向后翻开那种),是当年的「外卖专柜」。里面的菜荤菜为主,不卖堂食,专供带着饭盒着急买饭回家的人来「自取」的。(因为不用等点菜现炒,但是味道也会略微差一点)长桌中间有个空,通向最西边的一个独立的小餐厅,主营火锅,不过印象中华而不实。
西南侧就是连接后厨的前台了,前面的桌子上夏天会卖小凉菜。暑假的中午,来不及做饭就会和我妈两个人拼一盘凉菜,买一扎啤酒,来一份热热乎乎的肉饼,还真的是很美好的回忆。餐厅正中央是一个小工作台,用磨砂玻璃与外界隔开,不知道是干嘛的。旁边有一个柜子,放杯子和热水的。
至于这里的炒菜,给人的感觉就是「实在」。菜式上就是普通饭馆的那种模式,不做烤鸭(强调这个是因为后来开在这的所有餐厅一律会做半吊子的烤鸭),印象中也很少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菜,也可能是不怎么点的缘故。比较值得推荐的是这儿的「糖醋里脊」,番茄酱调的红色浇汁,薄薄的裹一层面浆,能看出里脊的「线条」,一口下去外酥里嫩,但又不会感觉过于油腻(具体有点说不清楚,可以参见便宜坊的糖醋里脊,但是这里是用番茄汁)。还有就是一道名字很奇怪的菜叫「鲍汁烧茄瓜」,就是一道加彩椒、大粒肉末的烧茄子,偏咸口。小时候总愿意点这个菜,但是因为这个菜不是清真的,差点聚餐的时候还出过问题。其他的像「鱼香肉丝」、「榄菜肉末四季豆」、「宫保鸡丁」等,不过是为了图省事去这吃罢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中餐菜谱上当年会有一道「炸薯条」,估计就是给我们这些小孩点着玩的,有一年在北京过年的时候还点过一次。
饭店西南侧的小门,出来有北京纪念品店(09年之前堆得满满当当的全是奥运主题的,比如各种各样的福娃),旁边有一组U形沙发,播着奥运会宣传片和北京旅游宣传片,大多真的来这里住宿的都是游客吧(似乎老毛子到北京出差过去也住在这儿)。有个奇特的经历,因为是在酒店自营的餐厅吃饭,实际上是在酒店大堂结账,在这打印的发票居然刮出过好几个50元、20元(可以刮开兑奖的发票),算是巧合吧。
当时的二层,也是自营饭店的一部分,但是是属于宴会厅。
2.金百万时期(2015-2019)
后来,可能是因为周围饭馆越来越多,加上房地产开发的差不多了,自营饭店后来就衰微了。一层改成了一家我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烤鸭餐厅,装修土味风格,风评很差。二层新开的「金百万」就成了初中之后最常去的餐厅。有一个个子不高,微胖,大约30岁的男领班,姓雷,我们叫他「雷经理」。雷经理为人很热情,笑眯眯的。开始一两年他还在生意多的时候亲自点菜,后来可能是「升迁」了吧,越来越忙了,但是见到我们还会笑着打招呼,有时候也会重视一点,或许真的成了雷经理吧!
他这的桌椅布套总是换,菜单也每隔几个月就有更新,不是总去的话,每次都能有些变化。
过生日的时候,和服务员说一声就会端过来一大碗长寿面(或者你端着大蛋糕来,人家会直接问你)。里面卧了一个鸡蛋,放一片西红柿和一根菠菜,点一点香油,总之就是那种特别清淡的「病号饭」的口感。
说到菜的话,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酱烧藕合」,还有他们家的炸酱面,码的种类多,吃起来不腻,还给一瓣生蒜。他们家的烤鸭也还凑活吧。由于他们家现在还有一大堆连锁店,不详细说了。
此时的一层还是那家垃圾餐厅(恕我直言,实在是太差了),不过去的人不多,只有第一次去的人会被宰吧。过了一段时间实在没人去,便关张了。
3.大鸭梨(小鲤鱼)时期(2019-2021)
于是最终一层变成一个大鸭梨旗下的餐厅,名叫小鲤鱼(并不知道为什么)。招牌用繁体字写的,路过时对我这个「爱好者」来说比较醒目。后来金百万的店倒闭后,曾经在那有过几次聚餐。菜品质量就是大鸭梨一贯水平吧,唯独烤鸭做的非常次。
这家店的菜对我来说,主要印象就是点外卖时的那几样家常菜,但不算是太合我口味。再者他们家也没有倒闭,对于我来说这家店也未必是过去式。所以以怀念的口吻写总觉得有些不妥,就这样吧。
4.后记
小时候姥爷讲起几十年前住的老屋早已改了用途,我看到他眼里的感伤,却实在没法共情。只能幻想几十年后我家的屋子也全部夷为平地,盖起一片新楼,或许就是这种情感吗?正是当这种夹杂着遗憾、无能为力、妥协的情感真正到了身边,可能才有回忆的动力和价值吧。
二零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