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春学期记录

 

怎么看也是过得很混乱的一个学期。

 

学习

28.5(+2)学分

数学分析BⅡ  5   这学期最不能理解不能原谅的事情就是完全没有学数学分析。课程内容是多元微分学、多元积分学和级数。仍然在自己最喜欢的zw教授班上,但是每位数分老师今年实际上都没有讲课。网课统一使用的是已退休的cjx教授07年的版本,画质高糊且导播迷幻,看板书很难受以至几乎在恶心与数分之间建立条件反射。作业是助教老师亲自出题,难度比课本习题要大,但是不需要上交;加上实验报告、课程视频等种种时间黑洞挤占了太多时间,整个学期就没写过几次作业。电子课本读起来感觉很差,而且参考之前内容时翻页很麻烦,越来越不愿意复习。没有练习、没有复习的必然结果是完全无法建立知识体系,继续接收新知识就显得毫无意义。返校之前就逐渐意识到看数分视频并不能学会什么,只不过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所以返校之后就没再看视频了。刚返校的时候终于拿到纸质课本,学习信心大大提升,很快又因为实验补课和期末周开始而分身乏术。最后还是考完大物才开始学数分,强行把课本过了一遍,但是没有做题练习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感觉期末试卷完全是在编造。最惭愧的就是因为种种没意义的辣鸡课,反而挤占了严密且优美的数学分析的学习时间。整个学期完全无视一门学分最高的课,因为种种琐事就不推进学习进度,因为不擅长数学就逃避现实反复拖延,在期末复习时才承受巨大压力,这学期的数分学习对之后的时间安排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最后成绩居然比上学期还要好,开始怀疑自己上学期到底学了什么了。

 

大学物理B(下) 4  到期末线下考试才发现jqy教授比我想象中年迈得多。这学期的内容主要就是磁学和光学,而振动和波动内容基本可以视作光学的铺垫,期末考试也是以光学为中心。授课采用的是hgx老师的视频,是我一直向往却没有运气选到的老师,讲课又风趣教学又负责,坚持记了一学期笔记,能大致理解授课内容。jqy老师要求课前看完视频,课上讨论、做思考题,临到期末用zoom讲了几次课,耗时远超两倍课时。平时作业每单元一交,在家没有参考书,做得很吃力,听说要按作业正确率给平时成绩之后很忧伤。期中是线上考的,只考了五道大题,感觉题目比较基础,但是五一假期复习得也很匆忙,结果大概还好。期末时间和电导、数据库、基物太近,只能突击复习了一下,把后三单元的习题做了,看了看课本。最后成绩比上学期稍差一点,也在接受范围内。物理学再见啦,到此为止高中的理综科目就全员结束了,并无丝毫不舍。

 

数据库引论  3  本学期再次免修了编程课,又没有比赛,觉得写代码强度太低;加上队友推荐,就提前修了大二的数据库引论。因为和ww教授有过NOI招生的缘分,在完全没有了解拔尖班的情况下就莽选拔尖课程,成为班上唯一的19级学生,被学长学姐各种吊打。所谓引论,从设计、维护、优化、编程语言等各个方面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内容不算艰深,但胜在覆盖面广,而且和现实中应用的技术关系很密切。一共七章内容,其中最难的第六章数据库操作优化使用的是英文教材。授课形式是课前看约2h视频,课上花40min左右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基本上每周会有随堂或课下作业,一学期做了三次编程大作业,工作量和在校区别不大。因为提问要计入平时成绩,每周都绞尽脑汁编问题,但并不是总能成功;对学长们源源不断的问题感到由衷敬佩。这门课的hzf助教是我入学以来所见的最负责、最善良、最有趣的助教,作为即将进入数据库业界的毕业班学长,眼界开阔且了解应用实际;他使用GitHub用英文发布作业,在数据库sql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自学Go语言,使用test工具,很能培养工科生的专业素养;因为acm背景有过一些私下交流,“大作业四”的资料分享和学习建议更令人受益匪浅。在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第一次学习FQ,第一次使用GitHub,第一次自己完成一个可交互的系统,五一连续两天写到凌晨三点的1500行代码,虽然写出的东西只是实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学长们专业复杂的设计比起来像个玩具,还是很有创造的成就感。期中占比很低,采取线上会议面试,考前把前半学期所学认真复习了一遍,结果老师提的都是开放性问题,惊讶之下答得很拘束。期末之前认真学习了很久各种索引的复杂度计算,最后时间关系没有复习第七章;结果期末居然完全没考复杂度,反而出了好几道数据库系统设计相关的大题,所幸题量太大分值太散,影响不大。这是修读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课,除了最后成绩拿到A之外,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和学长们的差距,切实体会到了工科的乐趣。

 

电子系统导论  3  上课过程大体来说很开心,和whp老师交流很愉快,然后被期末成绩打击到怀疑人生。客观来看,这门课利用树莓派进行软硬件结合实验,能构建电子系统意识,学习信号的输入、输出和处理方法。问题在于评分的偶然性太大,加上小组给分相同,分配队友的运气+分配电机的运气几乎决定了最后成绩。返校前一直停课,返校后每周两次课,最终完成了十次实验;除了最后的直道竞速,其他实验完全是接线之后跑一下老师给出的代码,毫无技术难度。因为课上任务基本都能完成,所以成绩主要取决于实验报告和最后的小车竞速。小组十篇报告里写了四篇,自我感觉写得完整且深刻,至少每篇2k。直道竞速时被老师疯狂游说,说小车能跑完赛道就已经罕见,所以没太在意速度问题,调参关注的都是稳定性。确实其他班级跑过去的也不多,但是莫名其妙我们班几乎都跑过去了,然后就只剩下比速度;但是小车的电机本身不是同一批次,即使加相同的电压速度也有差异,导致这个竞赛本身就不是公平的。竞速使用的各版代码都出自我手,试运行只能远程桌面控制树莓派,anydesk又频繁卡死重连困难,运行时还要追着小车来回跑,调试过程心力交瘁。超声测距模块也因为颠簸频繁崩溃,导致同一份代码每次的运行效果可能大相径庭。期末季能投入的时间有限,考试前一天调了一下午一晚上,因为线路接触不良、光电门焊接脱落,只能考试当天上午预约修车,又调了一上午才勉强能跑完全程。参数的效果和小车电压有关,所以需要和试运行的状态保持一致,而不敢把电池充满,种种原因导致最后小车竞速表现一般。和同学们交流,这门课普遍给分很差,最大的教训大概是下次再有老师说B+无限的时候不要信他吧。

 

人类进化  3  第六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是生科院多位老师共同开的一门课,甚至有一节的内容是jl院士亲自讲的。授课围绕古人类学展开,但是因为各位教授的研究方向不同,能从考古学、神经学、语言学、分子遗传学等多个角度了解人类进化过程,课程内容充实有趣。通过这门课,感受到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等专业老师同学的风采。不过因为疫情,原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进行的实践课程被取消了,很遗憾。课程任务相对来说也比较重,一篇2k纪录片观后感,一篇2k讨论稿,5次周六讨论班、4-6k期末论文。网课的教学方式基本是课前看视频,课上讨论,所以就是经典的double课时操作,有时一周的视频有两个多小时,正课也常常超时,实在艰难。讨论课的主题都是“人类进化与XX”,从学期初的医药、疾病等生科指向逐步转向城市、宗教、家庭等社会学问题;越到期末越难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报告往往变成分到锅的同学一个人的观点阐述,所谓讨论名存实亡。虽然助教很友善,课堂气氛还是很冷,甚至需要我这种自闭选手提问捧场,这门课上的pre也是我大学阶段第一次展示。期末论文给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和写作指导,堪称理想的新生论文写作入门教程,人类进化在复旦通识课中教学质量当属前列。期末论文选题,实在不好意思当着生科院教授的面杜撰拼接生物学内容,就从语言人类学角度写了一篇《浅谈河北方言的形成与传播》,期末之后再看茄哥的“复旦大学新闻联播”,才发现jl教授居然语言学发过《nature》封面,可能这就是班门弄斧吧。

 

基础物理实验  2  不喷不快的一门辣鸡课程,就算得分不错也难以改变对它的厌恶;是那种明明和计算机系毫无关系,却不得不上,想想就有退学冲动的课。同样是多位教授共同开课,实际上这门课里教授什么都不讲,所以意义也不大;主持教授gy无疑是一位幽默的老师,但对于课上签到、返校、线下考试等事项蛮不讲理的态度令人反感。10个实验里2个是在家自己摆弄器材,4个是看视频读数,荒唐地为了最后4个实验返校上网课。在家实验,装置和测量工具都简陋到滑稽,几乎是生凑数据;视频实验,edge视频+tracker分析+pdf课本+ppt实验要求+excel拟合+word报告套装简直内存杀手,老师的拍摄技术也一言难尽,要求同学们在视频里读数却仍旧一闪而过毫无停顿,从十几分钟的视频里读数据要反复暂停一个多小时;返校之后的衍射实验,对结果影响最大的狭缝居然标准件不够,要用胶带粘玻璃片——既然都有信心让学生为实验课返校了,何至连这点器材都拿不出来?每周六晚上才会发下周的实验内容,预习报告却要周一之前交,实验报告周三之前,每周前三四天几乎都用来写报告,平均每篇3k耗时几十个小时。实验报告的要求本身已经很繁琐,因为在家实验又增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内容;给了很多要求描述,却从来没有给同学们任何一份报告模板,期中之后得到一份acm队祖传报告才基本了解报告各部分到底写什么。每周报告打分简直负能量之源,所有同学的报告几乎都没上过90,感觉控分现象明显,如果其他地方找不到问题就扣讨论分数扣到下90为止。有时分数被扣得实在气不过,发邮件去问助教,答复前后矛盾含糊其辞,期末复习时再看前期报告感觉被坑了大把分数。唯一还算合理的就是期末,1h只考了20道选择题,除此之外这就是一门浪费大量时间编造报告,还没有传授什么有价值技能的课程。

 

英语论说文写作  2  gx教授非常温和,授课也很有耐心,唯一不足就是这门课好像并没有提高我的英语水平。是时候意识到语言学习还是靠自己,不能指望某门课的内容。这门课比较新奇的地方就在于强调英语写作的逻辑性,在高中作文老一套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后句子之间的一致和承接,引入了比喻、对比、下定义等论证手法。但是直到期末我写作的思路和高中也并无不同,而且随着阅读和书写量的下降,词汇储备成为写作最大的难题。课前有几分钟的录屏和大量作业,课上用QQ语音讲解,网课的参与度很低,甚至当堂作业都只会收到寥寥几份,被动成为给老师捧场主力之一。前期做作业一直很认真,所以每周大概要花两三个小时,做完作业之后就感觉课上的内容很水,都是在讲之前已经看过的东西;下半学期不再做课前作业了,好像听课效果区别不大。留了四次写作练习,期末1h500词有点挑战极限。最后得分中规中矩,不过复旦英语课的打分好像普遍不太好,或许是小班教学A类太少的缘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mooc打底,课上一半时间讲课一半时间小组讨论,对zxx教授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只是隔着电波感到脾气似乎不太好,给分低也是我去年选课之前就有所耳闻的。大学的史纲课和初中区别不大,甚至可以发现课堂讨论上同学们的观点几乎都是初中背下来的那一套,与其说讨论不如说把到处搜来的观点拼凑一番,不禁感慨究竟是教育在原地踏步还是同学们毫无创见——如果历史都是盖棺定论,何必反复讲授;如果历史应当常读常新,为何大家只是机械地重复陈词滥调?小组长确实很辛苦,每周都要开麦做pre;组员也是真的划水,近三十个组员里居然只有个位数在群里说过话;就我个人而言,80%的时候是积极参与了讨论的,但也有20%的情况不幸睡着而且醒不过来。期中论文命题“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写了一篇《从灾害应急支援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对比了时事和1943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很难找到权威史料,也很难降重。期末论文《浅谈近现代中国外交的变化》,为了满足老师呼应课堂呼应课本呼应讨论的要求强行凑出来的文章,几乎都是史料堆砌,没什么自己的东西。最后果然被无限了,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总觉得史纲原本的考核形式(开卷考试)是稳A的,然而这学期评价方式和标准的种种无奈毕竟都远超个人控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因为去年听了zxy教授的星空讲坛,深有感触,所以这学期慕名选了她的课。这门课名称本身就有思修和法基两面,陈果教授等大多老师都立足思修,而法学出身的zxy女神则是从法基出发展开教学。这门课的内容深刻而饱含温度,用逻辑思辨讨论法律、道德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很多困境或争端值得反复思考。但是由于时间和晚饭重合、腾讯会议不够稳定、单纯听声音有些乏味且混乱,加上老师“坚决不强迫同学们发言”的方针,终究没怎么认真听课。开课就启动期中pre,每组做完之后三位同学提问,持续了整整半个学期,我们组所做的题目是“中国语境下如何培养公德”。这次小组合作体验很差,首先完全没有讨论,就是同学直接写稿,把整个pre很机械地分成几部分。其次做ppt的我提出问题建议修改的时候,受到了写稿同学莫名激烈的反对,小组群里险些争吵起来;后来这个点果然在课上被其他同学揪住批判,写稿同学的解答又过于牵强,甚至前所未有地在小组群里被助教批评了逻辑不清,当时就感觉期中报告凉了。因为同学们总是讨论得很激烈,老师追问也很严格,而且线上会议节奏过快,一直不太敢开麦;为了平时分鼓起勇气强行提问了一次,自我感觉效果很不好,表述语无伦次。期末论文也是命题“抗疫背后的中国文化”,写了《关于社区防疫与执法规范的思考》,认识到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还很欠缺,而且有一些想表达的东西写不出来;不过居然还是得到了不错的分数,果然zxy老师的价值观和我很契合吧。

 

垒球  1  本学期难得的一件好事是体育课改成P/NP,至少避免了这门糟糕的课程再拉绩点。离期末只有六周才启动体育课,上课只是40min的会议,没有体测和刷锻,怎么看也是很赚了。视频作业基本只是个30s的摆拍内容,然而zmz老师依然有很多怪异的要求,在大多数课程只要求身体素质训练的情况下强迫同学们用纸球、扫帚练习击球和接球(没有手套玩垒球这种操作堪比马术不骑马),苛求视频的背景画面甚至bgm,而且对不满意的视频动辄要求打回重拍。为什么要为了自己和教学内容根本无关的想法,去强迫已经学习压力很大的学生呢?自己的锻炼量很少,在家做了几十次keep,在校只预约了一次田径场。

 

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导论  1  大一就来选三创课还跨专业的奇葩大概不多。选这门课的初心真的就是为了水完三创学分,真的不想创业,fsm教授的授课也确实足以劝退大家。学习这门课可以对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甚至管理学和营销学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对于完全门外汉的我来说足够有趣;另一方面,课上关于社会组织政策限制、法律危险、现实困难的内容也不少,三创课老师直言不建议大家创业还挺迷幻的。课前ppt录音+课上会议的时间成本也很高,老师似乎对于点同学回答问题有一些执念,所以还不能完全挂机。国务学院的教授、大多来自社工或新闻学院的同学,带给我很多前所未有的启发。同组的同学大多来自新闻学院,体验极佳;感觉文科生的合作组织能力比工科要高很多,虽然花了很多时间讨论,但是期中的社会组织分析和期末的社会组织设计进展都很稳定。期中分析了上海自强社,因为之前没有过了解,只做了一些信息收集工作;期末设计了一个关注盲人生活的社会组织,自己主要写了一些技术相关的内容,也确实通过这次经历加深了对弱势群体的关切,增进了对法律、责任划分、社会现实的理解。

 

形势与政策Ⅱ  0.5  寒假里还做了一些政策整理工作,开学后就真的什么都没做,不是很懂这门课存在的意义。安排了两次网课,勉强把答题纸填满了。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  似乎是致力于传授类型封装的一门课,没有修,了解也不多。)

 

 

竞赛

  本学期竞赛方面值得纪念的就是字节camp了吧。自己本身是没打算报名的,但是因为学长有事去不了,被临时拉去和高大爷、gqh组了个队。疫情原因,从冬令营、寒假、线下一直拖到五一、期中、线上。人生中最绝望的五一假期,又要训练改题,又要做课件讲课,又要准备物理期中,又要交数据库大作业+英语作文+人类进化讨论稿,又要做党章学习小组pre,能生存下来真是个奇迹。不过学业压力过重的时候确实头脑不太灵活,身体机能已经是在勉强维持的情况下完全想不动题。camp的题目、参赛选手和讲课教练都很厉害,后期改题也有很多启发,虽然到现在也还没改完。体验和NOI冬令营类似,看到了大学生算法竞赛圈的顶尖实力;不同之处就在于NOI WC大家都在冬眠,而字节营能深刻地感受到各校训练都很刻苦,热爱着这项竞赛并为之努力,这种氛围很鼓舞人。同时也发现算法的理解和熟练度或许才是对成绩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些是可以通过训练达成的。其实学习生活中不能通过长期努力改变的事情本身就很少吧。

  五四讲了一节算法基础课,并查集+最小生成树+倍增,都还算得上自己比较喜欢的知识点。到期末才知道讲课居然还有补助。讲课之前听了一次学长的课,很稳,不过内容上当然比寒假讲题少一点趣味性。以oi-wiki为大纲,纯手工做了几十页课件,自我感觉还挺用心的。讲课的节奏快了点,比预期讲完的时间早了很多。课件中的代码片都是临时写的,甚至没有编译,后来讲课的时候才发现写了好几个小bug,得到教训下次一定去之前的代码里复制。不过因为改代码风格、规范变量命名等原因,现在其实不太看得下去自己之前的代码了。

  日常训练,感觉学期内比较忙的时候训练状态远不如假期集训,思路很僵化,仅仅半天的训练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在家的时候十二点家长还没下班,只能自己十一点多去做午饭,匆忙吃完就赶着训练。个人训练有好有坏;随机组队训练其实只参加了一次,体验极佳,感受到了学长思维的活跃;返校后就因为电导补课一直和固定队友补训,甚至有一次安排到半夜,越写越困非常迷幻。期末前几周过了一段每周两训的生活,就我这学期的课表来看压力有些大。下个赛季的组队方案基本确定,但是组队效果主要还是在于暑假训练吧。在队友的劝说下打算多打线上比赛、过载补题了。

  Google girl Hackathon,和复旦、华师两校的四位同学组队。前期策划书的讨论还挺快乐的,就是用的时间有点多。中期项目刚开始做,之后几天要爆肝了。另外零散地参加了一些Google的线上小活动,计划有时间打一下Kick Start。

 

 

生活

  学校本学期组织的唯一线下活动居然是考数分前两天集体看了一场新闻联播。在家里哪也没去,回学校之后也哪都没去。实在受够了食堂只开几个窗口天天不换样,吃了空前多的外卖。

       返校之后加入了南区志愿喂猫小队,终于算是在猫协做了一点实事。走一圈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且因为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和自己太怂,全程居然没有摸到过一只猫,尽管在喂食的过程中有很多小家伙凑过来。

  成为了积极分子。习惯了几千字的长篇大论,一千字的思想汇报居然已经写不进什么内容。和联系人学长们的谈话倒是空前愉快,其中一个就是最熟悉的冬导;除了思想,谈谈学习、谈谈生活,都是期末季很好的放松。但是感受到院系团委的要求比班级层面的冷漠和严苛许多,尤其是期末季,挤占了很多时间。在班内的党章学习小组做了一次国内疫情时间线的pre,由于讲述过程中感情过于强烈,甚至完全没有感到紧张,应该是做过的效果最好的pre。疫情期间参加了系团委组织的新闻整理志愿工作,鉴别信息、考察源流的素养有所提升。作为团校实践课程学习了一下pr的使用,打开新世界大门;听了几次线上讲座,顺利从团校结业。马上就要离开材料系到计算机学院了,不知道会有什么不同。

       115周年校庆,几乎毫无参与感,肝了一天实验报告,不过春晖的校庆菜避风塘虾好评。

  寒假比较顺利地组织了衡中宣讲,虽然学校一如既往地迷幻操作,自己还因为大雾封路下午才到衡水,不过总归幸运地在疫情开始之前完成了任务。成功结项,得到了B级项目,报销款也给同学们分完了。高考三十天时应河北招生组的要求,联系了几位在校同学在光华楼下拍了助力视频;也安排了同学参加高考招生咨询工作,大约这一年心永衡负责人的工作完成得还算圆满。

        前半个学期参加了医护子女线上辅导的鹅旦梦志愿活动,给一位广东的六年级小朋友辅导语文。挑了一些名家名作赏析,或许对六年级来说难度有些过大,但确实是不朽佳作;每次备课都很享受,重读经典课文充满怀念。自己有触动和讲出来之间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在讲课过程中领悟到了一些之前没有关注的点,也有因为语言匮乏词不达意而惶恐的时候。不过小同学其实不是很配合,或许是对文学没有太大兴趣,又或者学校本身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吧。结束之后接受了三创课组长lh学长的一次采访。

  这学期popi提问箱社交似乎非常火,自己至今没有给出过popi链接,不过倒是在别人的箱子里提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辅导员的回答,给了我很大启发。

        从寒假以来先后读了《嫌疑人X的献身》、《汪曾祺散文集》、《红楼梦》、《永恒的边缘》三部曲、《人间失格》、《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影视内容也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有返校飞机上看的《幸福来敲门》,室友们考完大物一起看的《银翼杀手》,寒假里的《爱乐之城》,学期初的《异度侵入》,吃饭时看完的辉夜第二季等等。

 

        迫在眉睫的就是hackathon的中期项目,但无论如何八月份是不能指望再来上海参加线下活动了吧。暑期选了七模的京剧,下一周每天四节课。再加上训练日程和补题大锅,暑假实在已经不用自己安排什么了。学校已经放出了秋学期的时间安排,虽然军训推迟,还是希望下学期能顺利开学吧。

 

posted @ 2020-07-04 16:07  moyiii  阅读(5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