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状态管理
1.flink中的状态
a.算子状态
b.键控状态
c.状态后端 --用户状态管理
2.算子状态(Operatior State)
算子状态是task级别的,就是每个task对应一个state。
算子状态数据结构:
-
- 列表状态(List state),将状态表示为一组数据的列表;(会根据并行度的调整把之前的状态重新分组重新分配)。
- 联合列表状态(Union list state),也将状态表示为数据的列表,它常规列表状态的区别在于,在发生故障时,或者从保存点(savepoint)启动应用程序时如何恢复(把之前的每一个状态广播到对应的每个算子中)。
- 广播状态(Broadcast state),如果一个算子有多项任务,而它的每项任务状态又都相同,那么这种特殊情况最适合应用广播状态(把同一个状态广播给所有算子子任务)。
3.键控状态(Keyed State) --更常用
键控状态数据结构:
-
- 值状态(Value state),将状态表示为单个值;(直接.value获取,Set操作是.update)
- 列表状态(List state),将状态表示为一组数据的列表(存多个状态);(.get,.update,.add)
- 映射状态(Map state),将状态表示为一组Key-Value对;(.get,.put ,类似HashMap)
- 聚合状态(Reducing state & Aggregating State),将状态表示为一个用于聚合操作的列表;(add不像之前添加到列表,它是直接聚合到之前的结果中。Reduce输入输出类型是不能变的,Aggregate可得到数据类型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键控状态的使用:
声明一个键控状态: lazy val lastTemp: ValueState[Double] = getRuntimeContext.getState(new ValueStateDescriptor[Double]("lastTemp", classOf[Double])) 读取状态: val prevTemp = lastTemp.value() 对状态赋值: lastTemp.update(value.temperature)
4.状态后端(State Backends) -- 状态管理(存储、访问、维护和检查点)
状态的存储、访问以及维护,由一个可插入的组件决定,这个组件就叫做状态后端(State Backends);
状态后端主要负责两件事:本地的状态管理,以及将检查点(checkpoint)状态写入远程存储。
状态后端的分类:
1.MemoryStateBackend: 一般用于开发和测试
-
- 内存级的状态后端,会将键控状态作为内存中的对象进行管理,将它们存储在TaskManager的JVM堆上,而将checkpoint存储在JobManager的内存中;
- 特点快速、低延迟,但不稳定;
2.FsStateBackend(文件系统状态后端):生产环境
-
- 将checkpoint存到远程的持久化文件系统(FileSystem)上,而对于本地状态,跟MemoryStateBackend一样,也会存到TaskManager的JVM堆上。
- 同时拥有内存级的本地访问速度,和更好的容错保证;(如果是超大规模的需要保存还是无法解决,存到本地状态就可能OOM)
3.RocksDBStateBackend:
-
- 将所有状态序列化后,存入本地的RocksDB(本地数据库硬盘空间)中存储,全部序列化存储到本地。
5. state总结
1. 是否存在当前处理的 key(current key):operator state 是没有当前 key 的概念,而 keyedstate 的数值总是与一个 current key 对应。
2. 存储对象是否 on heap: 目前 operator state backend 仅有一种 on-heap 的实现;而 keyed statebackend 有 on-heap 和 off-heap(RocksDB)的多种实现。
3. 是否需要手动声明快照(snapshot)和恢复 (restore) 方法:operator state 需要手动实现snapshot 和 restore 方法;而 keyed state 则由 backend 自行实现,对用户透明。
4. 数据大小:一般而言,我们认为 operator state 的数据规模是比较小的;认为 keyed state 规模是相对比较大的。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经验判断,不是一个绝对的判断区分标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