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与数量遗传学最大化作物改良的遗传增益

分享一篇报告:分子和数量遗传学为作物改良带来最大遗传增益。主要内容如下:

研究背景与意义

  • 遗传增益(Genetic Gain):指通过育种选择,在群体中平均遗传值或表型值的提升。
  • 现实需求
    • • 到2050年粮食产量需翻倍;
    • •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产量下降20%;
    • • 当前遗传增益率仅0.8–1.2%,远低于所需的2%。

遗传增益的决定因素(育种家方程)

  • 遗传方差(VG)
  • 选择准确性
  • 选择强度
  • 育种周期

传统育种的局限

  • • 低遗传力、晚期表达、表型鉴定困难;
  • • 周期长,效率低。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MAS)

1. 标记辅助选择(MAS)

  • • 优点:早期选择、节省资源、提高准确性、无环境影响。

2. 标记辅助回交育种(MABB)

  • • 快速恢复轮回亲本背景,减少连锁累赘(Linkage Drag),缩短育种周期(从10年缩短至2–3年)。

3. 标记辅助轮回选择(MARS)

  • • 适用于由大量QTL控制的数量性状;
  • • 每年可完成多个选择周期,提高单位时间遗传增益。

基因组选择(GS)

  • 定义:利用全基因组标记预测个体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无需QTL定位。
  • 优势
    • • 同时捕捉大效应和小效应QTL;
    • • 无需表型即可选择;
    • • 与“快速育种”结合,进一步缩短周期;
    • • 提高选择强度和准确性。
  • 实施要素
    • • 训练群体设计;
    • • 标记密度与连锁不平衡(LD);
    • • 模型选择(GBLUP、贝叶斯方法、机器学习等)。
  • 挑战
    • • 高昂的基因分型成本;
    • • 模型需每代更新;
    • • 上位性效应影响预测准确性;
    • • 对数量性状遗传结构了解有限。

案例研究:玉米GS育种

  • 训练群体:1000个家系,10个性状;
  • 标记:33.1万个SNP;
  • 结果
    • • 从C1到C4,籽粒产量提高7.74%;
    • • 每周期遗传增益:0.225吨/公顷;
    • • 年增益:0.1吨/公顷,相当于每年2%的遗传增益。

快速育种(Speed Breeding)

  • • 通过缩短种子到种子的周期,加速世代更替,提升单位时间遗传增益。

基因编辑与CRISPR技术

  • 创造新等位变异:编辑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基因表达剂量;
  • 一次性多性状聚合:快速导入多个有利基因;
  • 靶向重组:在特定基因组区域诱导重组,最大化遗传增益;
  • 固定杂种优势:通过诱导无融合生殖(apomixis)克隆杂交种子,解决杂交种商业化难题。

总结

  • • 传统育种效率低,亟需分子与数量遗传学手段介入;
  • • MAS、MARS、GS等技术显著提升遗传增益;
  • • 结合快速育种与基因编辑,是未来作物育种的核心方向;
  • • 实现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提升单位时间的遗传增益

 

如要获取PDF版本,请加入知识星球,里面含有大量智能育种相关资料,欢迎交流。现在加入,新人还可获得100元优惠券。



2025“基因定位与育种设计”暑期培训班将于811日正式开班,为期5天!培训内容包括群体遗传和数量遗传基础、两个纯合亲本衍生各种类型群体的连锁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方法、无性系杂交F1和多亲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分析、杂种优势遗传机制解析、育种模拟预测与分子设计等内容。届时主讲老师将与您深入交流解答遗传分析中的常见问题,诚邀您的参加!

填写如下报名信息,提交并汇款,即为报名成功,报名截止8月10日17:00(到时将自动关闭报名通道,预报从速)。



详情见:2025“基因定位与育种设计”暑期培训班通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专家授课

posted @ 2025-07-29 21:51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