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MYT小麦育种策略与抗锈病研究
报告主题:CIMMYT小麦育种策略与抗锈病研究
报告人:R. P. Singh 等人
报告地点:国际黄色锈病会议(ICARDA,叙利亚)
主要内容
这则报告主要介绍了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小麦育种方面的策略和方法,特别是针对黄锈病(Yellow Rust)的抗性育种。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总结:
黄锈病的背景与挑战
- • 黄锈病由病原菌Puccinia striiformis引起,近年来因抗性基因Yr27的失效导致大规模流行病害。
- • 新的强毒性菌株出现,加上温暖气候的适应性,加剧了病害的传播,而农民未能及时更换易感品种,导致作物损失严重。
抗性育种的策略
- • 小种特异性抗性基因:虽然有效,但存在“Boom-and-Bust”循环(抗性基因迅速失效的问题)。
- • 非小种特异性抗性(慢锈性抗性):通过多个微效基因的累加效应实现持久抗性,特点是减少感染频率、延长潜伏期、减小病斑和孢子产量。
关键慢锈性抗性基因
- • 多个基因(如Yr18/Lr34、Yr29/Lr46等)具有多病原抗性,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 • 通过基因叠加(Pyramiding)可以实现接近免疫的抗性水平(4-5个基因组合)。
CIMMYT的育种方法
- • 采用国际穿梭育种(墨西哥-肯尼亚),结合不同环境下的抗性筛选和高产性状选择。
- • 通过多轮选择和测试,培育出高产、抗多种锈病(黄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的小麦种质。
成果展示
- • 新品种在产量上比现有品种提高5%以上,同时具备抗Ug99(秆锈病新菌株)和黄锈病的能力。
- • 抗性测试显示,90%以上的高产品系对黄锈病表现免疫或高抗性。
未来方向
- • 推广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种,加快新品种的发布和采用。
- • 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应对锈病病原的不断进化。
核心结论
CIMMYT通过结合慢锈性抗性基因和高产育种,成功培育出抗多种锈病且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的重点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持续优化抗性策略。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领取完整PPT。新人入社群限时优惠券100元。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生物信息与育种,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miyuanbiotech/p/18981193。若要及时了解动态信息,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生物信息与育种。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