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阅读和思考

(1)关于当初
选专业在当时这样的头等大事真是全家出力解决,着急了几天还一起考虑各种因
素诸如就业之类的。最终选了这个专业也是因为兴趣占主导地位吧,虽然也有作为
前辈的表哥表姐的极力推荐。
通读了下博客B,我觉得作者的学习就像是“为了学而学”,为了加权奖学金而学
,就我的理解,可能他的“没学懂计算机”就是这样吧,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能
理解其实际意义。我学习从没有拔尖过,故很难身同体会他说的经历,或许应该更
加努力了。
像作者这样的优秀的人总是很谦虚,他们或多或少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
力的去弥补,变得更加优秀。这点我应该借鉴。

(2)关于未来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并未让我后悔,也许在一些课程学习上很吃力,和大佬之间差
距很大,但我相信未来我会有所成就。
博客B作者的反思也让我想到未来的种种可能。学过的东西仅仅是学过,却从未真
正掌握,而软件又注重实际,我想在未来争取更多实践的机会,在自身理论知识基
础不够拔尖的情况下用经验弥补。

(3)关于当下
我和很多人一样有着些心理问题。比如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高中有着明确目
标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到了大学却突然感觉失去了方向,直到现在我也只是对未
来有过展望,但当下却有些迷茫。
目前大部分专业课都上过了,接下来就是大量的实训。不过我想起在大一初,曾
“低估”过软件专业的课程,如各类数学课,因为大学的松弛节奏,学习上没有像
高三时那么上心,以至于现在很多专业课回想起来很多内容都忘了,再回头复习感
觉就像在啃新书,我想这就是“为了学而学”的坏处吧。
所以即使我可能不考研,但我仍打算认真复习下以往的课程,包括自学过的,且
不是为了记忆而学,而是为了应用。以往为了兴趣而读的专业初衷也不能忘才行。

(4)关于课程
课程我想大多数人都对高数印象极深,专业课由于有基础自学也不成问题,但数
学若是不听课仅靠自学真的很难,落了一节课需要两节课时间补上。
博客F作者的感受我能深切体会到,高中时进了省实验班,说是“同一起跑线”,
其实别人早就跑一大截了,入学测试一点也不出意外的后一百名。“当时真的感觉
自己太差了,老师不知道完全无基础的人的无知程度,他不知道我在程序面前有多
傻,我无法理解为什么需要方法,我宁愿复制代码,我也不愿意写方法,当时我就
是这么固执”,好在我有过体会,所以高中自学了些基础语言,不至于大学入学时
就被挫败。

(5)关于师生
我一直认为大学的师生不过是“萍水之交”,不是因为学术问题交集应该很少,
看了博客O的文章后我有了新的认知。作者引用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赫曼的
观点“师生关系是非对称的共生关系”,确实如此,师生可以有双向关系,而不是
单向的“讲师授业解答”。师生虽然不是谁离开谁都不能活下去的关系,但一旦没
有了双方互惠的关系,真正的师生关系就是受到伤害,甚至可能就名存实亡了。就
比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借助导师的课题和所在单位的实验设备,完成学位论
文,发表学术论文,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导师通过指导研究生,延续了学
术思想,学术传统,完成了课题任务,建立了友情。

参考文献:
[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2]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2960/
[3] http://www.cnblogs.com/Tpf386/p/4798437.html
[4]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100240

posted @ 2018-03-08 23:56  middamn  阅读(164)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