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阅读与思考

问题1:关于当初

  “计算机这种奇妙的东西,相信没有哪个学理工科的男孩子不热爱吧”。--博客B[1]。

  我也不清楚我以前是如何做出哪些决定的,我也不知道这算好事还是坏事儿,反正我任性的在志愿上填下了我现在的学校与专业,并在来学校的第一年就入了web前端的坑,坚持到了如今。

  一晃三年之期已近,回头看看,倒也并没有什么遗憾。曾经荒废数月熬夜打游戏,也曾为了项目一周码了上万行代码。为了学习好js,看过专业的书籍,跟过网上的教程,也浏览过前辈的博客,都让我受益匪浅。也做了一些项目,有参加比赛,有实习,有学院作业,也有自己接的外包。要说其中最为复杂的,应该算是在创业公司实习的时候所做的项目吧,那是一个网上的录题平台。不过因为时间等原因,只做出了百分之八九十便结束实习回学校上课了。

问题2:关于未来

  眼界这东西放在任何地方都比较重要,计算机行业也不例外。--博客D[2]。

  我认为做web前端的最重要的两点,其一是对以前技术的沉淀,其二便是对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对此做的最好的必定是发展的最好的几大互联网企业。因此我决定毕业后要加入一所发展的较好的互联网公司去学习前端技术,毕竟在大厂人站的比较高,看的也比较广。

  相较于其他同学,我的优势之处便在于对于web前端技术的了解与项目经历了。另外我确定目标比较早,虽然并没有一直十分努力,但是相较而言沉淀的东西也会稍微多一点吧。

  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希望尽快多拿几份大厂的offer并在即将到来的暑期开始实习。并且坚持学习,为年底的秋招做好准备。

问题3:关于当下

  你不是在去面试的路上,就是在面试中。--博客I[3]。

  不置可否的说,我肯定是喜欢我现在的专业的,不然我当初也不会那么果断的在志愿书上填下这个名词。

  我的加权成绩相当一般,甚至可以说比较差了,我对此并没有什么好推脱的,因为我只愿意学习我感兴趣的科目。

  在我所处的专业方面,我的能力勉强可以算作一般的水准,对于前端开发来说也算略有心得。

  在我的心目中,我的知识面的广度已经还算够用了,我需要做的就是增加其深度,在剩下的时间里抓紧学习,争取达到我期望的程度。

问题4:关于课程

  我觉得,凡是去参加培训的人应该自问:

 

    一、为什么读大学

 

    二、大学应该学什么

 

    三、大学学到了什么                       --博客E[4]。

  迄今为止,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门课程分别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授课老师分别为徐丽萍老师,苏曙光老师和沈刚老师。因为这些课程让我对计算机有了完整的、系统的了解。而培训班出身的人正好缺乏这些了解,因此在开发中或多或少的会因此受到影响。

问题5:关于师生

  物理学家赫曼,提出了师生关系是共生关系的观点,认为这种共生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师生是互惠双赢的关系,但是双方的付出和获益的程度可能有差别,不是均等的。--博客O[5]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利共赢的。老师在学生这里获得尊重,学生在老师这里获得知识。

[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2]: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3]:https://www.cnblogs.com/unruledboy/p/DevCareer.html

[4]:https://www.cnblogs.com/geniusalex/p/4928713.html

[5]: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100240

 

posted @ 2018-03-08 22:57  miaoTer  阅读(181)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