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管理-覆盖技术和交换技术

存储管理-覆盖技术和交换技术

覆盖技术

基本思想

1.对于一个进程,不需要一开始就把程序的全部指令和数据都装入内存再执行。
2.程序划分为若干个功能上相对独立的程序段,按照程序逻辑结构让那些不需要同时执行的程序段共享同一块内存区
3.当有关程序段的先头程序段已经执行结束后,再把后续程序段从外存调入内存覆盖前面的程序段

要求

程序员提供一个清楚的覆盖结构。即程序员必须把一个程序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段,并规定好它们的执行和覆盖顺序。

详细过程

思想:不相互调用的程序段可以共享同一内存区

例子:
设某进程的程序正文段由A,B,C,D,E和F等6个程序段组成.
由于程序段B不调用C,程序段C也不调用B,因此程序段B和C无需同时驻留在内存,它们可以共享同一内存区。
同理,程序段D、E、F也可共享同一内存区。

内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常驻内存区:常驻内存部分,与所有被调用程序段有关,不能被覆盖。这一部分称为根程序。图 (b)中,根程序是程序段A
  • 覆盖区

覆盖技术可以节约内存空间

覆盖区0由程序段B、C共享,容量50K。
覆盖区1为程序段F、D、E共享,容量40K。
进程正文段要求内存空间:
A(20K)+B(50K)+F(30K)+C(30K)+D(20K)+E(40K)=190K
采用覆盖技术,只需110K的内存空间即可开始执行。

交换技术

基本思想

对象是进程,等待状态的进程驻留内存会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因此,有必要把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换出内存。交换技术是实现此目标的常用方法之一。

相对与交换技术的优点

与覆盖技术相比,交换技术不要求程序员给出程序段之间的覆盖结构。

交换技术和覆盖技术的区别

1.交换主要是在不同进程或作业之间进行。
2.覆盖主要在同一个作业或进程内进行,只能对与覆盖程序段无关的程序段进行覆盖。

posted @ 2019-11-22 16:54  梦小冷  阅读(403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