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的指南针--数据分析方法论(结合案例)

一、数据分析方法论

数据分析思路需要以营销、管理等理论为指导,把跟数据分析相关的营销、管理等理论统称为数据分析方法论。进行专题分析时,如果方法论不正确或不合理,得到的分析结果就不可能正确。

1、数据分析方法论不同于数据分析发

数据分析方法论主要用来指导数据分析师进行一次完整的数据分析,它更多的是指数据分析思路,比如主要从哪几方面开展数据分析?各方面包含什么内容和指标?数据分析方法论主要从宏观角度指导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分析法不同,数据分析法是指具体的分析方法,例如我们常见的对比分析、交叉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主要从微观角度指导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论好比服装设计图,它为我们的数据分析工作指引方向,数据分析法好比服装制作的技术,它为完成各个数据的分析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

数据分析服装制作
方法论 5W2H、4P、逻辑树等 服装设计图
工具 EXCEL、SPSS、SAS等 剪刀、缝纫机、电熨斗等
技术 交叉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裁剪、包缝、压烫等

2、数据分析方法论非常重要:

只有在营销、管理等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才能确保数据分析维度的完整性,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数据分析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理顺分析思路,确保数据分析结构体系化。
2把问题分解成相关联的部分,并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开展指引方向。
4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形成的报告主线不明,各部分分析逻辑不清。

二、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论

营销方面的理论模型有4P、用户使用行为、STP理论、SWOT等,
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有PEST、5W2H、时间管理、生命周期、逻辑树、金字塔、SMART原则等。

1、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用于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时,由于不同行业和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进行PEST分析需要掌握大量的、充分的相关研究资料,并且对所分析的企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否则,此种分析很难进行下去。
各方面内容大致可包括:

P-政治E-经济S-社会T-技术
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专利数量、国防开支水平、政府补贴水平、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指标有:GDP 及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 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种族结构、妇女生育率、生活力式、购买习惯、教育状况、城市特点、宗教信仰状况等因素 构成技术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新技木的发明和进展、折旧和报废速度、技术更新速度、技术传播速度、技术商品化速度、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投入的研发费用、专利个数、专利保护情况等因素

PEST的适用场景:

PEST分析法往往用于针对相对新兴的行业,分析其发展环境、进入条件是否成熟。运用领域主要包括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企业经营发展、行业研究与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分析时需要注意分析内容的相关性,不要盲目罗列内容,时刻注意分析的目的。
模型边界:
PEST分析法只考虑了宏观环境,故具有局限性,需要与SWOT方法等其他综合分析法结合使用

案例:某公司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战略规划

某公司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战略规划时,运用PEST模型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外部环境洞察
模型拆解:
P:国家战略层面围绕数字经济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意见
创新驱动背景下,鼓励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并赋能实体经济
E: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成为新的驱动因素,数字经济优势逐渐显现
商业环境快速变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面临生态、模式的重塑
S:拥有庞大的IT工程师红利;数字化赋能创新成为思想共识
多方参与数字经济建设,“政、产、研、学”等共同建设与发展
T: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社会进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的万物智联时代

2、5W2H分析法

在职场中,有些人逻辑思路不太清晰,说话总是抓不住重点,讲了半天听不懂是在说什么,这就是缺乏逻辑训练。在所有逻辑思考方法中,5W2H分析法可以说是最容易学习和操作的方法之一。
5W2H分析方法又叫七问分析法,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非常有帮助,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这个方法主要应用于用户行为研究和专项问题分析,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方式、价格7个方面对一个问题进行刻画研究

5W是指对于所有的现象都追问5个问题:

何事what(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何时when(何时? 什么时间完成? 什么时机最适宜?)
何地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何因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何人who(谁? 由谁来承担? 谁来完成? 谁负责?)
2H是指再追问2个问题:
何做how to do(怎么做? 如何提高效率? 如何实施? 方法怎样?)
何价how much(多少? 做到什么程度? 数量如何? 质量水平如何? 费用产出如何?)

5W2H方法简单、方便,易于理解和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应用于企业营销、管理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案例:用户网上购买行为分析

what: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 产品和用户需求是否一致?
when:何时购买? 购买的周期多久?
where:用户在哪里购买? 用户在各个地区的构成怎样?
why:用户购买的目的是什么?用户为何购买我们的产品而不是竞品方的?产品在哪方面有优势吸引用户?
who:谁是我们的用户?用户有何特点? 是怎样的群体,用户画像?
how:用户购买支付方式是怎样的?
how much:用户购买花费的时间、金钱、交通等成本是多少?
如果现行的做法或产品经过七个问题的审核已无懈可击,便可认为这一做法或产品是可取的。如果七个问题中有一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则表示这方面有改进余地。如果哪方面的答复有独创的优点,则可以扩大产品这方面的效用。
5W2H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该方法只适合比较简单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适合比较复杂的商业问题,因为复杂的问题是由很多个原因共同引起的,因此无法简单地进行归因。例如"销量为什么下降"就是由多个原因导致的,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其他的分析方法

3、逻辑树分析法

逻辑树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是分析问题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一个拆解和细分成若干个子问题的过程,就像树枝展开一样。)通过逻辑树分析方法,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成一个个容易处理的子问题。

 

 

逻辑树的作用主要是帮你理清自己的思路,避免进行重复和无关的思考。逻辑树能保证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完整性,它能将工作细分为便于操作的任务,确定各部分的优先顺序,明确地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逻辑树的使用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要素化:把相同问题总结归纳成要素。
框架化:将各个要素组织成框架,遵守不重不漏的原则。
关联化:框架内的各要素保持必要的相互关系,简单而不孤立。

案例:进行公司利润下降的专题研究:

逻辑树分析法也有它的缺点,就是涉及的相关问题可能有疏漏,虽然可以用头脑风暴法把涉及的问题总结归纳出来,但还是难以避免存在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所以在使用逻辑树的时候,尽量把涉及的问题或要素考虑周全。

4、4P营销理论

4P营销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它是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这些要素可以概括为 4 类: 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 、 渠道(Place ) 、促销(Promotion )。
产品(Product):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入们使用和消费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产品、服务、人员、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在设计和选择产品时要注意五种产品要素:产品的属性、品牌、服务、标签和包装。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有偏日常的消费品、服务等五香的产品、标准化产品比较能吸引人注意、独特创新的产品等。
价格(Price):
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时的价格,包括基本价格、折扣价格、支付期限等。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需求、成本与竞争。制定一个好的价格将直接决定了营销的质量。企业往往为了达到维持企业生存、销售额最大化、获取最大利润、市场占有率最大化、应付和防止竞争的目标去制定价格。为了找到最适合的定价,应考虑需求因素、供给因素、竞争因素、社会因素等。企业可采取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等方法。
渠道(Place ):
是指产品从生产企业流转到用户手上全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分销渠道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长渠道和短渠道、宽渠道和窄渠道、单渠道和多渠道。网络上分销的渠道建设主要有三种方法:作为电子商务网站的供应商、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企业独立网上商城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促销(Promotion ):
是指企业通过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用户消费,以短期的行为(比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用户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广告、宣传推广、人员推销、销售促进是一个机构促销组合的四大要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案例:了解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搭建公司业务分析框架。

**产品:**公司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那个产品销量最好?与用户需求是否一致?购买产品的用户都是些什么人?
**价格:**公司销售收入怎样?增长?减少?用户接受的合理价格是多少?用户购买支付方式是怎样的?
**渠道:**公司在各地区有多少销售渠道?是否未覆盖到或覆盖率较低?用户通过何种渠道购买?用户在各个地区的构成怎样?公司的渠道政策是否有吸引力?
**促销:**投入多少促销资源?效果如何?投放多少宣传广告?效果如何?
根据这些确定的问题,可再将他们细分为数据分析指标。比如公司提供哪些产品与服务,就可用公司产品构成来表示。

5、用户行为理论

网站分析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有一套成熟的分析指标。比如 IP、PV、页面停留时间、跳出率、回访者、新访问者、回访次数、回访相隔天数、流失率、关键字搜索、转化率、登录率,等等。遇到这么多指标,什么指标该采用?什么指标又不该采用,各指标之间有何联系,哪个指标先分析? 哪个指标后分析?我们需要梳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利用用户使用行为理论进行梳理。
用户使用行为是指用户为获取、使用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用户对产品首先需要有一个认知、熟悉的过程,然后试用,再决定是否继续消费使用,最后成为忠诚用户。
用户使用行为的完整过程如下:

案例:构建符合公司实际业务的网站分析指标体系

利用用户使用行为理论,梳理网站分析的各关键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用户行为轨迹用户的网站行为网站分析指标
认知 网站访问 IP、PV、人均页面访问量、访问来源
熟悉 网站浏览 平均停留时间、跳出率、页面偏好
熟悉 站内搜索 剪搜索访问次数占比
试用 交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数、注册转化率
使用 用户登录 登录用户数、人均登录、访问登录比
使用 用户订购 订购量、订购次数、内容、转化率
忠诚 用户粘性 回访者比率、访问深度
忠诚 用户流失 用户流失数、流失率

总结

PEST分析理论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4P分析理论主要用于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逻辑树分析理论可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用户行为理论的用途较单一,就是用于用户行为研究分析。
5W2H分析理论的用途相对广泛,可用于用户行为分析、业务问题专题分析等。
这些方法论可以相互嵌套使用。例如用逻辑树分级法搭建分析框架,而下一层级的问题可以从4P的角度分析,也可以用5W2H法分解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posted @ 2022-07-02 17:38  mariow  阅读(50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