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热证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热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事劳伤,劫夺阴精,阴虚内热等所致。
【临床表现】各类热证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机制分析】由于感受热邪而致阳盛,产热过剩,所以有发热、恶热、面红目赤、舌红苔黄,涕液稠黄、脉数等热象。热胜则伤津,所以有口渴喜冷饮、便干尿少之症。热邪迫血妄行,所以有吐血、衄血等出血症状。
【辨证要点】临证时要掌握以下辨证依据:
①本证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
②以发热、恶热喜凉、面红、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③热伤津液,故渴喜冷饮、大便干、尿少色黄、舌干少津等症状亦可作为辨证的参考依据。
④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故衄血、吐血等出血症状亦可见之。
⑤寒证热证的鉴别: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若病人恶寒喜暖、口不渴、面色白、四肢逆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则属寒证。若病人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
热证又有实热证、虚热证、表热证、里热证的不同,各脏都有实热和虚热证候,但各有不同,临证时要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