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个人期末总结

大二下学期总结

    1.博客总结

在整个大二下学期,我一共发表了七十六篇博客,相较于大二上学期博客数量少了将近30篇,虽然篇量少了不少,但是感觉质量提高了不少。本学期的博客基本都是自己在敲代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一些每天的总结,都有一些解释了,不再像上学期那样单纯的把自己写过的东西复制粘贴上去,没有解释。

2.计划总结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制定了一些计划,因为深知自己水平,并没有制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所以基本完成了。代码上,基本掌握增删改查基本语法。这个基本已经完成。主要是在第一个地铁系统中磨炼出来了。地铁系统感觉有做了半个月,一直在研究最基本的查询代码,然后和同伴共同完成了地铁线路站点的查询。再一次是在热词的管理系统中自己独立完成了论文系统的增加修改查询和删除的功能。虽然不能做出高级的查询功能,但是最基本的选项关键词查询可以做出来了。心态上,更加稳重,不轻易放弃,敢于迎难而上了。首先是在做地铁系统时,自己写的代码一直运行不成功,报错404,当时真的很崩溃,感觉自己的代码没有问题,然后把代码给同学在他的电脑上调试,竟然成功了,当时着急了很久,虽然心理有想过是不是软件出问题了,但是因为前期软件已经安装卸载过了很多次,这次真的有点崩溃,一直不愿意重新安装软件,最后终于在周末放手了,早早起床去自习室重新安装了软件,终于成功了。再一次是做团队作业,开发Android小程序,我们团队因为一直做不好跳转的功能,然后放弃了做了web的简易系统,但是我还没有放弃,自己有了时间就去网上查询资料,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修改,最后终于完成了Android的功能。

3.问题总结

初读《构建之法》的问题。1.什么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这门课到底是什么样的。答:书中提到软件工程是一个过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它决定了软件的质量。起初总是懵懵懂懂,上完了这个学期好像明白了一点。我总是固化的认为,上课就该讲代码。但软件工程课程并不是这样,现在回想,感觉老师讲的是对的,就是老师说的那些思想结构调试什么的,在一个软件的开发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软件做的更加的好。2. 为什么不能等到软件完美之后再发布。答:把一个可能还不够完美的软件发布出去,会有很多声音,有赞扬有批评,而从批评声中必不可少会有建议和指出的问题,而这些就相当于很多很多的测试人员,在一起参与改进这个软件。而且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算已经有100个开发者认为这个软件已经改不出问题,也总会有101个人发现问题或者想出更好的方法,如果要十全十美再发布,不可能实现。3.MSF 敏捷开发模式与MSF CMMI开发模式的区别?答:MSF敏捷开发模式吸收了近几年来在软件行业界流行的各种“敏捷”开发模式的优点,认识到大部分的软件是以网络应用相联系的,强调和用户更紧密的交流,快速迭代,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流程。4.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需求分析人员,做好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桥梁?答:准确而全面地找到软件需求的步骤:1.获取和引导需求2.分析和定义需求3.验证需求4.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管理需求5. 从现在着手将来做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有哪些方面的建议?答: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好文化课,培养与之相关的思维。

4.团队总结

经过本学期的团队合作以及事后诸葛亮会议分析,我想我们不应该轻易放弃,当时在写软件时因为困难放弃了很多实用的功能。还有就是一定要在最初给软件搭一个坚固的结构,不至于在写的过程中出现走一步看一步,每个人意见不统一等问题。

5.个人总结

本学期,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提高了不少,拿到任务之后的执行了也得到了提升。还有就是自己的心态真的磨炼了很多。对于这门课程,我感觉老师的教学方法真的很好,起初主要是自己什么都不懂,固化的认为上课就应该讲代码,然后慢慢地有些转变,主要是通过构建之法这本书,发现老师讲的才是对的,还有老师上课讲的例子也有出自这本书的,原来一直是自己学识浅薄。

 

posted @ 2022-06-10 11:17  慢漫曼蔓  阅读(3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