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技术(四)——用例编写工作过程和大型团队中用例收集的建议
一.实际编写用例,每个开发组都应该形成并制定一套工作习惯,一种好的方式是由开发组和个人分工合作,因为组比个人有两个优点,一是便于集中讨论,二是便于对于问题达成共识,下面是整个工作过程.
第一阶段:制定 粗略的系统功能图
1、对系统的叙述达成共识(开发组)
2、对应用领域达成共识,集中讨论系统主执行者和系统目标(开发组)
3、编写系统描述(个人)
4、收集各种系统描述(开发组)
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团队应向投资方发送以分系统叙述,显示新系统草图,应该包括以下各项:
-
系统的构想陈述
-
列出哪些在领域中,哪些不在领域中(包括设计和功能范围)
-
在执行环境中的草图
-
关键的主执行者列表
-
项目相关人员及其相关利益列表
-
最重要用户列表
-
系统的描述集(至少半页)
第二阶段:执行详细用例视图
1、集中研讨用例编写(开发组)
2、对用例编写格式达成共识(开发组)
3、编写用例(个人)
4、审核用例
二.从庞大,不同层次的团队收集用例(Andy Kraus)
-
不要忽略对会议场所的选择.
-
没有适合的人就找不到正确的用例.
-
与小团队相比,大团队更难一致.
-
每次与用户开会不要超过半个工作日.
-
与管理者同舟共济
-
在提取用例时负责系统结构的人应该在场.
-
如果让支持取代原系统的人参加会议就有一个达到目的的好机会
-
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用例涉及的"真正用户"
-
使用抄写员(会议记录)
-
及时显示已建立用例来加速用例提取过程
-
一项工作的标题不是也给执行者
-
应用程序不关心你是谁,只关心你戴的帽子
-
在执行者初始编制过程,寻找遗漏的执行者.
-
"日常工作用例"促进了获取用例的讨论
-
不要急于求成
-
期望陷入困境;讨论的催化剂
-
用例提取是一项社会活动
-
标准的"描述符"有利于简化过程
-
构造,维护,显示前置条件列表
-
作最小主义者:尽可能使你的用例模板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