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图及uml九大类图总结
一、数据流图(DFD)
定义:可视化工具,描述系统数据的来源、流动、处理及存储,聚焦 “数据做什么”,用于需求分析梳理业务逻辑。
核心元素:外部实体(矩形,系统外数据来源 / 去向,如用户、其他系统);处理(圆角矩形,数据转换操作,标唯一编号与动宾名称,如 “P1 - 验证订单”);数据流(带箭头直线,数据流动方向,标具体数据名,如 “订单信息”);数据存储(开口矩形,长期存数据载体,如 “D1 - 订单表”,仅与处理交互)。
分层结构:顶层 DFD(1 个总处理 + 外部实体 + 核心数据流,定系统边界);0 层 DFD(拆分总处理为核心子处理,加数据存储,显业务模块);下层 DFD(细化子处理至单一职责,显具体逻辑)。
关键规则:处理编号唯一且分层关联,名称为动宾结构;数据流不直接从外部实体到数据存储;无 “黑洞”(仅输入无输出)与 “奇迹”(仅输出无输入)。
应用场景:数据密集型系统需求分析(如 ERP)、跨部门业务流程梳理、非技术人员沟通业务。
二、UML 九大类图
主要包括分静态图(描系统结构)与动态图(描系统行为)。
(一)静态图(5 种)
类图:描类的属性、方法及类间关系(关联、继承、实现、聚合、组合、依赖),是面向对象设计基础,指导代码编写。
对象图:类的实例化,描某时刻具体对象及关系,属性标具体值,用于验证类图、显特定场景状态。
包图:用包组织类 / 组件,分系统模块,显包间依赖 / 继承,用于大型系统模块划分、指导代码目录。
组件图:描可复用物理组件(如 jar 包、接口)及组件间依赖,显组件对外接口,用于架构设计、组件复用。
部署图:描硬件节点(如服务器)、部署其上的软件组件及节点间通信,显软硬件映射,用于部署规划、分析物理瓶颈。
(二)动态图(4 种)
用例图:描参与者(用户 / 系统)与用例(如 “下单”)的交互,含关联、包含、扩展、继承关系,用于需求梳理、客户对齐需求。
时序图:按时间序描对象间消息交互,含生命线(对象生命周期)、消息(交互内容)、激活期(处理时段),用于细化用例逻辑。
协作图(通信图):与时序图互补,描对象关联及消息交互,侧重对象间连接,显交互的结构关系。
活动图:描流程步骤(如业务流程、算法),含活动、分支、合并,用于跨角色 / 系统流程梳理、显流程执行逻辑。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