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五章

自组织系统理论包括四部分,一是耗散结构理论,二是协同学,三是超循环学说,四是突变论。
而耗散结构论则是在1969年终被普利高津提出,他最后将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那么什么是耗散结构呢?就是结构状态只有在系统与环境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时才能维持的结构就叫做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有着以下特征(1)动态性,它是一种动态结构,不是静态结构。这里的动态结构是指构成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是不断更新的,但是结构关系是不变的(2)有序性,它是一种有序结构。有序是指系统内部诸要素和系统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3)宏观性,它是一种宏观结构。这里的宏观是指由分子以上水平的物质要素的相互关系形成的结构。
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有着以下几种(1)系统需要处于远离平衡态的情况(2)系统的开放性(3)系统内不同要素之间需要存在非线性机制。
那么耗散结构的意义是什么?首先它为结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其次它为提高系统的功能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最后它使得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进入了新的历程。

posted @ 2024-02-29 20:00  安知鱼~li  阅读(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