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计组复习笔记

第一章

1.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

事先编写程序、存储程序、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简要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 主要用来存放CPU需要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第二章

尾数规格化

原因:只有阶码相同的数,其尾数位的真正权值才相同,才能让尾数直接加减

基本规则:阶码小的数向阶码大的数对齐

结果规格化

原码:.1;补码:0.1;1.0

第三章

组合逻辑控制方式

任何微命令的产生都需要以逻辑条件和时间条件作为输入,输入条件和输出的微命令之间存在严格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可用组合电路来实现。执行指令时,由组合逻辑电路(微命令发生器)在相应时间发出所需的微命令,控制有关操作的方式。由硬连接逻辑电路产生微命令的方式。

微程序控制方式

指由微指令译码产生微命令的方式。微命令不是由组合逻辑电路产生,而是由指令译码产生。

同步控制方式

各项操作由统一的 时序信号 进行同步控制

微指令

将一步操作所需的微命令在一串代码中,这串代码称为微指令。它由微命令字段和微地址字段组成。

微程序

由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段微程序,用来解释执行的一条机器指令。存放在控制存储器中(CM)

后继指令地址形成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答案

  1. 计数器方式
  2. 多路转移方式

另一种答案

  1. 断定方式
  2. 增量方式

第四章

动态存储器的刷新

DRAM芯片依靠电容上的存储电荷来暂存信息,电荷会随时间逐渐泄露导致存储信息的丢失,所以需要在电荷泄露到给定的阈值之前向电路主动补充电荷以维持电路的原有存储状态,这样才能确保信息保持。

  1. 集中刷新。优点是连续访存效率高,刷新控制简单;缺点是安排集中刷新操作时间内,会形成一段内存访问死区时间,影响存储器的读写。
  2. 分散刷新。优点是时序控制简单、无较长的访问死区时间;缺点是降低了访存效率和速度,制约了对存储器的连续多次访问,因而读写速度会下降。
  3. 异步刷新。兼有前面两者的优点,对正常访存的影响小,甚至可以利用访存空闲时间来安排刷新,不会累计较长的访存死区时间,也可避免存储单元的过度刷新。

第五章

IO编址方式

  1. 外设单独编址。为设备接口中的每个寄存器都分配一个独立的端口编号(地址),这些端口的编号与主存单元的地址无关,它们不占用主存的单元地址。即I/O端口地址与CPU内部寄存器独立编址。
  2. 外设与主存统一编址。将一部分总线地址(低端地址)分配给主存使用,另一部分(高端地址)分配给设备接口中的寄存器(I/O端口)作为寄存器端口地址。即I/O端口与CPU内部寄存器统一编址。

主机与外设信息传递方式

  1. 直接程序传递方式(Programmaed Input/Output,PIO)。效率最低。
  2. 中断方式(Interrupt,IT)
  3. DMA方式(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寄存器访问)
  4. IOP(I/O Processor)与PPU(Peripheral Processor)方式。效率最高.

中断方式的典型应用

  1. 以中断方式管理中低速I/O操作,是CPU与外部设备并行工作
  2. 软中断
  3. 故障处理
  4. 实时处理
  5. 多机通信
  6. 人机对话

中断请求优先级裁决

故障引起的中断请求 > DMA请求 > 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

响应中断的条件

  1. 有中断请求信号发生
  2. 该中断请求未屏蔽
  3. CPU处于开中断状态
  4. 中断源优先级比当前执行程序的优先级高
  5. 刚执行完一段指令,即ET后

中断响应的过程

  1. 关中断
  2. 保存断点
  3. 获取服务程序入口
  4. 转向程序运行状态,以开始执行中断运行程序

中断响应过程(向量中断方式)

  1. 发INTA信号,进入IT
  2. 关中断,保存断点和PSW
  3. 取关中断信号,转换为向量地址,访问中断向量表
  4. 读取中断向量后,准备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DMA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1. DMA方式仅需占用系统总线
  2. CPU不必切换程序
  3. 不存在保护断点、保护现场、恢复现场、恢复断点等操作
  4. DMA方式可以响应随机请求

一般应用于主存与高速I/O设备之间的简单数据传输

posted @ 2022-07-24 08:20  %p%s%n  阅读(105)  评论(0)    收藏  举报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