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地名来源

我们平时接触了太多的江、河、湖、海和城市地名,见的多了说的多了我们就不会去思考,就像很多的至理名言听说过N多遍后,则忘却了其中真正的含义。下面罗列一些经常容易被忽略的名词。

古人云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以阴、阳为命名的地名。例如洛阳在洛水的南面、安阳在安阳河的南面、江阴在长江的北面。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就是咸阳,咸是全、都的意思,所以咸阳应该在山北水南,对了山是秦岭山水是渭河。

也有以方位词东、南、西、北、中来命名的,并且有很多。山东、山西这个山指的是太行山;河南、河北这条河大家都知道是黄河;广东、广西以广南东路分为两广。江西当然是长江的西面,有人会问为什么江苏那边不叫江东呢?其实在古代是叫江东的只不过后来隋炀帝挖了京杭运河之后,在北方人眼里似乎江南更合适一些。这样就有些乱了,后来称之为江苏是因为江苏省主要包括长江、苏州河两大动脉,所以称之为江苏也算是合理。浙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个浙江指的是现在的钱塘江。钱塘江原来叫折江又名浙江,后来就有用此江来命名的浙江省。

 

 

地名来源解释

-----------------------------------------------------------------------------------

会稽山:由于淮河流域的诸多部落都在这次治水工程中出了力(当然也有坐享其成的),因此大禹需要找一个地方召集各部论功行赏。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试探行为,以观察自己在淮河流域的威信究竟如何。由于评定功过实际上是一个计算过程,所以这次会盟行为被称之为“会稽”,也就是现在“会计”的意思(学财务的朋友倒是应该去“会稽”圣地拜一拜)。这种做法倒是很象姜太公在“封神台”上所做的,只是不知道〈封神演义〉的作者在创意封神榜时是否受到了大禹“会稽诸侯”的启示。
  关于“会稽”之地究竟在哪里,一直是没有明确定义的。主要的说法有二:一是绍兴后面的会稽山;二是蚌埠市西面的“涂山”(行政归属怀远县)。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来看,前者的会稽之名明显有附会的意思。而后者的位于位于淮河的中游,如果大禹希望就此确立在整个淮河流域的威信,“涂山”倒是个合适的地点。还有一种说法是大禹是在伊川会稽诸侯的,这个“伊川”指的就是伊川盆地(现大部归属伊川县)。如果说大禹希望在自己功能名就的地方会盟诸侯,也是合乎情理的。因此涂山和伊川都有可能是真正的“会稽”,只不过对于希望控制淮河流域的大禹来说,“涂山”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posted on 2010-07-02 11:38  lumnm  阅读(47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