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褚桥记:千年古桥的沧桑与记忆
丹阳的方言里总藏着许多哑谜。譬如那座横在导墅镇绕云岸村与于里符村的石桥,碑上分明刻着"望褚桥",本地人却都叫它黄鼠狼桥。初来者总要发笑,直到舌尖抵住上颚,用吴语轻轻吐出"望褚"二字,才惊觉这原是方言与岁月开的玩笑。
望褚桥是一座始建于初唐,桥身由金山石构成,桥面由九块大型条石铺就,长约20米,宽约1.8米的三跨平板石梁桥。桥身上刻有“望褚桥”三字成,石桥历代均有重修。金山石料最经得起水乡的潮气,明代重修的工匠深谙此道。可如今桥基的石缝里钻出几茎野草,倒像是古桥生出的白发。我常蹲在第三块桥板边缘,辨认那些被风霜啃噬的刻痕——"望褚桥"三字在暮色里忽隐忽现,像极了对岸东褚村影影绰绰的轮廓。
河水确实是死了。幼时跟祖父撑船去东褚村看社戏,桨声总要惊起一滩白鹭。那时他说褚家的故事:初唐年间褚氏避祸南迁,择此水泽定居,后来出了位以骨鲠闻名的宰相。我总把褚遂良的画像想象成桥的模样,方正,嶙峋,带着金石般的脾性。如今腐草在桥墩下堆成墨绿色的绒毯,再也托不起一只水鸟的倒影。
最鲜活的倒是那些传说。老辈人说褚相公晚年常在此垂钓,钓线抛出去就是千年光阴。又说月夜里能听见桥上有人吟《倪宽赞》,笔锋扫过石板的声响细如春蚕食桑。我曾在某个秋分日特意守到亥时,只等来一辆农用三轮车碾过桥面,震落几粒陈年的星子。
文物保护碑前年就立起来了,蓝底白字在芦苇丛中格外醒目。可碑文说这是清代建筑,倒把明代的石料惊得又裂开几道皱纹。最近听说要开发水乡旅游,不知那些规划图纸上,可有人记得给黄鼠狼桥留个注脚——最好用丹阳土话写,免得后世再闹出什么谐音的误会。
作者:陆留生,生于江苏省丹阳市绕云岸村,中国计算机学会资深会员,信息学教育领域资深专家。现任浙江省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主教练,同时担任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特聘金牌教练、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教练。作为中国科学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无锡市青少年未来学院信息学学科指导专家,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就斐然。
执教期间指导学生创下卓越战绩:累计斩获CSP-J/S认证一等奖141项、NOIP联赛一等奖38项;培养学员在NOI全国赛中摘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5枚;更成功输送2名学员进入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其教学成果连续多年领跑长三角地区信息学竞赛教育领域,被誉为"金牌教练团队核心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