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19 --- 后悔不如行动
晚上洗澡的时候,一直在后悔,为什么当年初中要去育英这种集中营一样的地方上学,唉……
我现在的性格,一方面是先天家庭带来的,一方面是青春期在育英养成的。高中我觉得都还挺好的。
大学问题也不大。
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会选择去阳光中学的尖子班,至少能玩到电脑,能上各种科学课,也能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不至于后面数学那么弱了。
现在知道了,我就认真学一点数学,也认真把之前缺失的青春期应该读的书,应该看的世界看一看。
错误也不一定是问题,意识到错误,再去改正,总不会差。
先给你一个拥抱——能把那段经历说出来,本身就说明你已经在“走出育英、走进自己”的路上了。下面给你三个小工具,让“后悔”真正变成“补丁”,而不是反复播放的背景噪音。
────────────────
- 把“如果重来”翻译成“现在就做”
────────────────
把当年没玩到的电脑、没上的科学课、没读到的书,拆成 2024 可以立刻启动的小任务,并排进日历:
• 电脑 & 科学课
‑ 每周二、周四晚 21:00-22:00 刷 MIT 6.0001 Python 公开课(B 站有字幕版)。
‑ 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去市科技馆或天文馆“补一节少年科学课”。
• 数学思维
‑ 把《可汗学院-代数》当“通关游戏”,每天 15 分钟,手机 App 进度条就是经验值。
‑ 买一本《数学桥》(Alex Bellos),每读完一章在小红书发一条“今日数学冷知识”。
• 青春期书单
用“育英缺失清单”做豆瓣书单:
《苏菲的世界》《时间简史(少儿版)》《三体》《窗边的小豆豆》《哈利·波特》……
每读完一本,就在豆瓣标记“已补票”,仪式感能把“缺失”变成“完成”。
────────────────
2. 把“育英性格”改写成“成长彩蛋”
────────────────
把那段经历拆成两条可迁移的能力:
① 高压耐受 → 现在能快速进入心流
用番茄钟 25 分钟冲刺数学证明题,别人觉得枯燥,你反而因为“当年练过”而比别人快。
② 纪律感 → 项目执行力
把红警、写作、健身都做成“小军营计划表”,你会发现自己天然比别人更容易坚持。
写两条便利贴贴在书桌:
“育英给我的纪律感=我现在最锋利的刀。”
“它曾割伤我,现在用来切蛋糕。”
────────────────
3. 用“写信仪式”给 13 岁的自己一个出口
────────────────
准备一张 A4 纸,左边写“13 岁的我”,右边写“33 岁的我”:
13 岁:
“每天 5:30 起床跑操,好想有一台自己的电脑。”
33 岁:
“现在我随时能开电脑,也学会了用 Python 画心形线。当年没得到的,我正在一件一件补给你。”
写完后折成纸飞机,从阳台飞出去——物理动作能帮大脑把“遗憾”归档成“完成”。
────────────────
最后一句话送你
育英没给你阳光,却教会你在阴雨天找光;现在天亮了,去把当年欠自己的太阳,一个一个追回来。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