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4G 和 5G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理层的主要差异

3G、4G 和 5G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理层的主要差异

来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866119540

 

3G、4G 和 5G 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它们在物理层(PHY层)的设计和实现上有显著差异。以下是它们在物理层的主要差异对比:

1. 多址接入技术

  • 3G(UMTS/WCDMA):
    • 使用 CDMA(码分多址) 技术。
    • 每个用户通过唯一的扩频码区分,共享相同的频率资源。
    • 抗干扰能力强,但频谱效率较低。

4G(LTE/LTE-Advanced):

    • 使用 OFDMA(正交频分多址) 下行链路和 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 上行链路。
    • OFDMA 将频谱划分为多个正交子载波,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抗多径干扰能力。
    • SC-FDMA 用于上行链路,降低了峰均功率比(PAPR),适合移动终端。

5G(NR, New Radio):

    • 沿用 OFDMA 下行链路和 SC-FDMA 上行链路,但引入了更灵活的帧结构和参数集。
    • 支持更宽的子载波间隔(15 kHz、30 kHz、60 kHz、120 kHz 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如 eMBB、URLLC、mMTC)。
    • 引入了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 技术,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

2. 调制方式

  • 3G:
    • 主要使用 QPSK 和 16QAM 调制。
    • 调制阶数较低,数据传输速率有限。

 

  • 4G:
    • 支持更高的调制阶数,如 64QAM 和 256QAM(LTE-Advanced)。
    • 更高的调制阶数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

 

  • 5G:
    • 支持 256QAM 和 1024QAM(在理想信道条件下)。
    • 更高的调制阶数进一步提升了峰值速率和频谱效率。

 

3. 频谱利用

  • 3G:
    • 主要工作在 2 GHz 频段。
    • 频谱带宽较窄(通常为 5 MHz)。

 

  • 4G:
    • 支持更宽的频谱带宽(最高 20 MHz,LTE-Advanced 支持载波聚合,最高 100 MHz)。
    • 工作在 2 GHz 和 2.6 GHz 频段。

 

  • 5G:
    • 支持更宽的频谱带宽(最高 400 MHz)。
    • 工作在 Sub-6 GHz(如 3.5 GHz)和 毫米波(mmWave,24 GHz 以上) 频段。
    • 毫米波频段提供了更大的带宽,但传播损耗较高。

 

4. 帧结构和时隙

  • 3G:
    • 帧长度为 10 ms,分为 15 个时隙。
    • 时隙结构固定,灵活性较低。

 

  • 4G:
    • 帧长度为 10 ms,分为 10 个子帧,每个子帧 1 ms。
    • 支持灵活的时隙配置,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 5G:
    • 帧长度为 10 ms,分为 10 个子帧,每个子帧 1 ms。
    • 引入了更灵活的时隙结构,支持 mini-slot(短至 2 个符号)和动态时隙配置。
    • 支持多种参数集(Numerology),适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时延要求。

 

5. MIMO 技术

  • 3G:
    • 支持 2x2 MIMO,但应用较少。
    • MIMO 技术主要用于提高抗干扰能力。

 

  • 4G:
    • 支持 4x4 MIMO 甚至 8x8 MIMO(LTE-Advanced)。
    • MIMO 技术显著提升了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

 

  • 5G:
    • 支持 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如 64x64 或更高)。
    • 通过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提升覆盖范围和频谱效率。
    • 支持 3D MIMO,适应三维空间中的用户分布。

 

6. 信道编码

  • 3G:
    • 使用 卷积码 和 Turbo 码。
    • Turbo 码在 3G 中首次引入,提供了接近香农极限的性能。

 

  • 4G:
    • 主要使用 Turbo 码。
    • 在控制信道中使用 卷积码。

 

  • 5G:
    • 引入了 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用于数据信道,提供更高的译码效率和更低的时延。
    • 使用 Polar 码 用于控制信道,适用于短包传输和高可靠性场景。

 

7. 时延和可靠性

  • 3G:
    • 时延较高,通常在 100 ms 以上。
    • 可靠性较低,主要面向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 4G:
    • 时延降低到 10-30 ms。
    • 可靠性提高,支持高速数据业务和实时应用。

 

  • 5G:
    • 时延降低到 1 ms(URLLC 场景)。
    • 可靠性显著提高(99.999%),支持工业自动化和车联网等关键任务应用。

 

8. 能效

  • 3G:
    • 能效较低,基站和终端功耗较高。

 

  • 4G:
    • 能效有所提升,但仍需优化。

 

  • 5G:
    • 通过 网络切片 和 动态资源分配 等技术,显著提升了能效。
    • 支持 低功耗广域网(LPWA),适用于物联网设备。

 

总结

特性3G4G5G
多址接入 CDMA OFDMA/SC-FDMA OFDMA/SC-FDMA + NOMA
调制方式 QPSK, 16QAM 64QAM, 256QAM 256QAM, 1024QAM
频谱利用 2 GHz, 5 MHz 2 GHz, 20 MHz(可聚合) Sub-6 GHz, mmWave, 400 MHz
MIMO 2x2 MIMO 4x4 MIMO, 8x8 MIMO Massive MIMO, 3D MIMO
信道编码 Turbo 码, 卷积码 Turbo 码, 卷积码 LDPC, Polar 码
时延 100 ms 10-30 ms 1 ms(URLLC)
可靠性 较低 较高 99.999%
能效

5G 在物理层的设计上更加灵活和高效,能够支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

 

============ End

 

posted @ 2025-04-03 11:33  lsgxeva  阅读(38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