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管理

1.试述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层次。为什么要配置层次式的存储器?

  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层次从上自下依次分为:寄存器、缓存、内存、磁盘、磁带5层

  因为可以获得较好的性能以及价格比

2.简述不同编译、链接、装载与地址定位过程。

编译

3.什么是逻辑地址、物理地址?什么是静态地址重定位、动态地址重定位?

     内存是由若干个存储单元组成的,每个存储单元有一个编号,这种编号可惟一标识一个存储单元,称为内存地址(或物理地址)。

    源程序经过汇编或编译后,形成目标程序,每个目标程序都是以0为基址顺序进行编址的,原来用符号名访问的单元用具体的数据——单元号取代。这样生成的目标程序占据一定

地址空间,称为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简称逻辑空间。在逻辑空间中每条指令的地址和指令中要访问的操作数地址统称为逻辑地址

       地址重定位是建立用户程序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按实现地址重定位的时机不同,地址重定位又分为两种:静态地址重定位和动态地址重定位。

静态地址重定位:是由装载程序实现装载代码模块的加载和地址转换,把它装入分配给进程的内存指定区域,其中的所有逻辑地址修改成内存物理地址

动态地址重定位:是由装载程序实现装载代码模块的加载,把它装入分配给进程的内存指定区域,但对链接程序处理过的应用程序的逻辑地址则不做任何参数修改,程序内存起始地址被置入硬件专用寄存器

4.固定分区管理的缺点是什么?

(1)预先设定好分区大小,大作业无法进入

(2)内存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作业很少会恰好填满分区

(3)分区数目固定,限制多道运行程序的道数

(4)当作业要求动态扩展内存空间,分区空间是固定的,无法变动。

 

5.简述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和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区别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不是预先把内存中的用户区域划分成若干固定分区,而是在作业要求装入内存时,根据用户作业的大小和当时内存空间使用情况决定是否为该作业分配一个分区。

因此分区大小不是预先固定的,而是按作业需求量来划分的;分区的个数和位置也不是预先确定的。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内存空间被划分成数目固定不变的分区,各个分区的大小不等,每个分区只能装入一个作业。

6.某系统采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在主存分配情况如图所示时,有4个作业要求装入主存,它们各自所需的主存空间为:J1:8KB,J2:15KB,J3:30KB,J4:115KB,系统不允许移动。
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按2341的作业顺序装入,描述作业装入内存的过程。

 

posted @ 2019-05-14 17:40  梁瑞聪  阅读(67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