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笔记02

    类图是理解面向对象思想的强有力工具,也是业务概念模型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UML图。对开发人员来说,并不是对每一个业务流程都很熟练,在客户那里传达过来的需求资料中,有很多术语会把思绪搞晕,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一一捋清。这里,就用到了——类图。

    类图包含类名、属性和方法,属性分public、private等类型,属性的数值类型又分int、char等类型,但在实际需求分析初始阶段,不需要管他们究竟是什么类型,直接画成“+”——public即可。而类的方法也可直接忽略。最需要分析透彻的是不同类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这里面的关系是客户给的,有些关系是靠分析过程中慢慢发现提炼出来的,比如说关联类,这对需求的理解以及项目后期的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怎么利用类图表示文件夹和文件的关系呢?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确实有点不解,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而事实是把类图与递归思想结合起来,形成“自包含”、“自关联”关系。这一做法是很巧妙的,可以说是UML与外界知识的融会贯通吧。

活动图是行为建模常用的UML图,活动图和流程图很像,但还是有所区别的:流程图着重描述处理过程,它的主要控制结构是顺序、分支和循环,各个处理过程之间有严格的顺序和时间关系;活动图描述的是对象活动的顺序关系所遵循的规则,它着重表现的是系统的行为,而非系统的处理过程; 活动图能够表示并发活动的情形,而流程图不能;活动图是面向对象的,而流程图是面向过程的。在介绍某个系统的使用说明时,通常会利用流程图来分析介绍,比较简单明了。

活动图用来描述一个操作的执行过程中所完成的工作或者动作、对象内部的工作、用例的执行、处理多线程、显示如何执行一组相关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如何影响周围对象。一个活动图只表示一件事情的经过,只表达一件事情。

    作者给出的实践经验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应尽量对业务分析的透彻一点,这样后期工作会更加主动。业务需求模型最终变成设计模型时,我们可以把握设计的“度”,可以做出弹性很高的设计。

posted @ 2016-10-15 13:26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阅读(1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