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写入索引原理
Elasticsearch(ES)写入索引的原理涉及多个步骤,主要包括数据接收、解析、索引、存储等过程。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原理:
1. 数据接收
- 当客户端向 Elasticsearch 发送数据时,通常通过 RESTful API 进行交互。数据可以是 JSON 格式的文档。
- 请求可以使用
PUT或POST方法,其中PUT通常用于指定特定 ID 的文档,而POST则用于自动生成 ID。
2. 解析与路由
- 一旦接收到请求,Elasticsearch 会解析请求中的数据。
- 根据索引和类型,Elasticsearch 确定将数据写入哪个索引。
- 数据会根据文档的
_id字段进行路由,以决定将数据发送到哪个分片(shard)。默认情况下,Elasticsearch 将_id通过哈希算法映射到一个分片。
3. 文档映射
- Elasticsearch 会检查文档的结构是否符合预定义的映射(mapping)。映射定义了字段的数据类型、分析器等。
- 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映射,Elasticsearch 会尝试自动推断字段类型,这可能导致性能问题或意外的数据处理。
4. 索引过程
- 文档被写入到相应的分片中。分片是 Elasticsearch 中的基本单位,每个索引可以有多个分片。
- 写入文档时,会将其转换为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倒排索引是为了快速搜索而设计的,它包含了词项及其在文档中的位置。
5. Segment 和 Refresh
- 每个分片由多个段(segment)组成。写入时,文档首先被写入一个内存中称为“事务日志”(translog)的地方,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批量刷新到磁盘上的段。
- 刷新操作会创建一个新的段,使得新数据可被搜索。默认每秒刷新一次,但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频率。
6. 复制与高可用性
- Elasticsearch 支持主分片(primary shard)和副本分片(replica shard)。写入数据时,主分片会处理写入请求,并将数据同步到副本分片,以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冗余。
7. 确认与响应
- 最后,当数据成功写入后,Elasticsearch 会返回一个确认响应给客户端,告知操作是否成功。
总结
Elasticsearch 的写入索引机制是高效且灵活的,支持实时搜索和高可用性。然而,在使用时也需注意数据映射、分片策略以及性能调优等方面,以确保系统的最佳表现。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