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 技术举例

用一个具体、易懂的实例来为你详细解释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技术 是如何工作的。


🌟 什么是 RAG?

RAG 是一种结合 信息检索(Retrieval)文本生成(Generation) 的 AI 技术。它能让大模型在回答问题时,先查找最新的、可靠的外部知识,再基于这些知识生成答案,从而避免“胡说八道”或使用过时信息。

🔍 简单说:RAG = “查资料 + 写答案”


🧩 实际例子:构建一个“公司内部知识问答机器人”

假设你在阿里云工作,想做一个智能助手,员工可以问:

“我们最新的《通义千问 API 使用规范》里,调用 rate limit 是多少?”

这个信息不在大模型(如我 Qwen)的训练数据中,但存在于公司内部的文档系统里。这时候就可以用 RAG。


✅ RAG 的三大核心组件

  1. 知识库(Knowledge Base)
    公司内部的文档、PDF、Wiki、代码注释等。

  2. 向量数据库(Vector Database)
    存储从文档中提取并编码成向量的内容片段。

  3. 大语言模型(LLM)
    如通义千问(Qwen),负责生成最终回答。


✅ RAG 工作流程(四步走)

🔹 第一步:准备知识库(索引阶段)

  1. 从公司 Confluence 或内部网站获取最新文档:

    • 文件名:qwen-api-guide-v3.2.pdf
    • 内容节选:

      “自 2025 年 4 月起,Qwen API 默认 rate limit 为 每分钟 100 次请求。企业用户可申请提升至每分钟 1000 次。”

  2. 将文档切分成小段(chunk):

    chunk-001: “Qwen API 提供多种调用方式……”
    chunk-002: “rate limit 默认为每分钟 100 次请求……”
    
  3. 使用 Embedding 模型(如 text-embedding-v2)将每个 chunk 转为向量。

  4. 存入 向量数据库(如阿里云 OpenSearch 或 Milvus)。

✅ 完成索引:系统现在“知道”这份文档的内容。


🔹 第二步:用户提问(检索阶段)

员工提问:

“通义千问 API 的 rate limit 是多少?”

系统执行:

  1. 将问题用相同的 Embedding 模型转为向量。
  2. 在向量数据库中搜索最相似的文档片段
# 伪代码
results = vector_db.search(
    query_embedding=embed("通义千问 API rate limit"),
    top_k=1
)
# 返回:chunk-002 → “rate limit 默认为每分钟 100 次请求……”

🔹 第三步:增强生成(生成阶段)

把检索到的真实文档内容作为上下文,输入给大模型(如我 Qwen):

【系统提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不要编造:

【检索到的内容】
“自 2025 年 4 月起,Qwen API 默认 rate limit 为每分钟 100 次请求。企业用户可申请提升至每分钟 1000 次。”

【用户问题】
通义千问 API 的 rate limit 是多少?

我(Qwen)看到这个上下文后,生成回答:

“根据最新的《通义千问 API 使用规范》,默认的 rate limit 是每分钟 100 次请求。企业用户可以申请提升到每分钟 1000 次。”

✅ 回答准确、有据可依!


🔹 第四步:优势体现

传统大模型 RAG 系统
可能回答训练数据中的旧规则(如“每分钟 50 次”) 返回最新文档中的真实信息
容易“幻觉”编造答案 回答基于可验证的来源
无法访问私有知识 可接入公司内部文档、数据库

🚀 RAG 的典型应用场景

场景 说明
客服机器人 查阅产品手册,准确回答客户问题
医疗问答系统 基于最新医学文献生成建议
金融投研助手 检索财报、研报后生成分析
代码助手(如通义灵码) 查找内部代码库,推荐正确用法
企业知识库搜索 员工问“年假怎么申请?”,返回 HR 政策

✅ 国内推荐技术栈(阿里云生态)

想在中国快速搭建 RAG 系统?推荐组合:

组件 推荐产品
Embedding 模型 通义千问 text-embedding-v2
向量数据库 阿里云 OpenSearch、Milvus
大语言模型 通义千问 Qwen(qwen-max, qwen-plus 等)
开发框架 LangChain-Chinese、LlamaIndex-CN
文档处理 阿里云 OCR + NLP 服务

✅ 总结:RAG 的核心价值

RAG 让大模型“有据可依”,从“凭记忆回答”变成“先查资料再作答”。

📌 一句话记住 RAG:

“不知道?先搜一下,再回答。”

posted @ 2025-08-20 21:53  龙陌  阅读(7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