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M命名规范

‌BEM(Block, Element, Modifier)是一种面向对象的CSS命名方法论‌,旨在通过结构化的命名规则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和模块化。其核心思想是将用户界面拆分为独立的模块(Block),并通过元素(Element)和修饰符(Modifier)描述组件的组成和状态变化。以下是BEM规范的关键要点:‌
‌核心概念‌

  • ‌Block(块)‌:独立的可复用组件(如按钮、导航栏),命名时使用名词,多个单词通过连字符(-)连接(例如:.el-button)。‌‌
  • ‌Element(元素)‌:块的组成部分,必须依赖于块存在。命名时使用双下划线(__)连接块名和元素名(例如:.button__title)。‌‌
  • ‌Modifier(修饰符)‌:用于描述块或元素的状态或变体(如主题、状态)。命名时使用双连字符(--)连接块名或元素名与修饰符(例如:.button--primary)。‌‌
    ‌命名规则‌
  • ‌层级清晰‌:类名直接反映元素关系(例如:.pagination__prev表明“prev”是“pagination”的子元素)。‌‌
  • ‌状态明确‌:通过修饰符快速识别组件状态(例如:.card--dark表示暗色主题)。‌‌
  • ‌避免冲突‌:模块化命名天然隔离组件内外样式,减少全局污染。‌‌
    ‌应用优势‌
  • ‌代码自解释‌:类名直接描述功能(如.user-profile__avatar--rounded),无需注释即可理解代码结构。‌‌
  • ‌维护高效‌:通过类名定位元素,减少DOM结构依赖,降低调试成本。‌
  • ‌团队协作友好‌:统一的命名规则加速新人理解代码逻辑。‌
    通过BEM规范,上述代码的层级关系和组件状态一目了然。‌‌

参考文章

https://www.cnblogs.com/font-jin/p/10374364.html
https://blog.csdn.net/ypgf_186/article/details/148169857

posted @ 2025-07-11 11:59  Liming_Code  阅读(8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