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乐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返回顶部

【飞花令】诗词中的“柳”,你能说出多少?『明月几时有』

春·柳

诗词中的柳

img

如果说花是春天的过客,那么柳,则是整个春天里不退场的“气氛组”,从鹅黄到翠绿,渲染着日渐浓郁的春日氛围。“柳”又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用柳来寄托离别之情,诉说对朋友的不舍。因此,柳在诗词中的出镜率也非常高,今天我们挑选了一些独属于春天的“柳”,送你一个绿意盎然的春天。

img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乐府《青青河畔草》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唐·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img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img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唐·李益《上洛桥》

img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唐·张仲素《春闺思》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唐·李商隐《夕阳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唐·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img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韦庄《台城》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五代·李煜《虞美人》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宋·欧阳修《蝶恋花》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宋·欧阳修《踏莎行》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

——宋·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img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宋·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宋·秦观《如梦令·春景》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宋·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宋·秦观《画堂春·春情》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img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宋·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宋·苏轼《东栏梨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宋·徐俯《春游湖》

img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宋·杨万里《新柳》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宋·周邦彦《兰陵王·柳》

img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宋·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宋·蒋捷《虞美人·梳楼》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宋·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img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宋·辛弃疾《武陵春》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元·萨都剌《小阑干》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元·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清·高珩《春日杂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村居》

世人皆以花为春天的主角

但其实

一半的春意在柳上

春的润泽,春的青翠

春的灵动,春的韵律

春的静美,春的蓬勃

在柳身上都能寻到踪迹

品一品诗中柳

看一看眼前柳

春意

自此从心底滋长

posted @ 2024-03-24 00:39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阅读(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回到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