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303 刘俊谦《网络对抗》shellcode注入&Return-to-libc攻击深入
20145303 刘俊谦《网络对抗》shellcode注入&Return-to-libc攻击深入
Shellcode注入
shellcode实际是一段代码,但却作为数据发送给受攻击服务器,将代码存储到对方的堆栈中,并将堆栈的返回地址利用缓冲区溢出,覆盖成为指向 shellcode 的地址
实验过程:
获取shellcode的C语言代码

下载安装execstack

配置环境
execstack -s pwn5303:将堆栈设为可执行状态
execstack -q pwn5303:查看文件pwn5302的堆栈是否是可执行状态
用more /proc/sys/kernel/randomize_va_space:查看地址随机化的状态
用echo "0" > /proc/sys/kernel/randomize_va_space:关闭地址随机化

构造要注入的payload
用anything+retaddr+nops+shellcode结构构造

注入这段攻击buf:

(先只按一下回车)
打开另外一个终端,用gdb来调试pwn1这个进程

(找到进程号为2375)

设置断点,来查看注入buf的内存地址:

在另外一个终端中按下回车:


(将返回地址改为0xffffd3c1)

(执行shellcode5303,可以看到成功注入)
Return-to-libc 攻击实验
即使栈有不可执行的能力,无法将shellcode放入堆栈中运行,但我们却可以直接让漏洞程序调转到现存的代码来实现我们的攻击。(本次实验所用的是已经载入内存的 libc 库中的 system()函数等)
实验过程:
创建32位C语言可编译的环境
进入32位linux操作环境,进入bash,并关闭地址随机化

在/tmp下创建“retlib.c”文件,并编译设置SET-UID

(此程序有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该程序读取badfile文件,将40字节的数据读取到只有12字节大小的buffer,而fread函数不检查边界导致溢出)
在/tmp下创建“getenvaddr.c”文件用于读取环境变量,并编译。在/tmp下创建“exploit.c”文件用于攻击。并获取地址。

进入gdb设置断点,调试运行获取system和exit的地址

修改 exploit.c 文件
当时做太快,没来得及截图(很尴尬),事后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把练习都做完了。。。
删除 exploit 和 badfile ,重新编译exploit.c,然后先运行攻击程序 exploit,再运行漏洞程序 retlib,可以看到攻击成功,获得了 root 权限

练习:
将/bin/sh重新指向/bin/bas

修改攻击程序

编译运行,可以看到攻击成功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