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文链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5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411/t20241108_3937111.html)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北京市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特别强调了高端医疗设备的发展,尤其是“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突破,标志着北京市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重要性

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超导技术产生强大磁场,结合射频脉冲和计算机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高端医疗设备。其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高分辨率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神经系统及肿瘤等病变,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 无创性:与传统的放射性检查相比,MRI不涉及辐射,对患者的安全性更高。
  • 多模态成像:通过不同的成像序列,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组织信息,提升诊断的全面性。

行动计划中的“超导磁共振成像”

在《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被明确列为高端医疗设备发展的重点突破领域。计划中提出:

  • 技术突破:鼓励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影像设备产业化,重点突破超导磁共振成像等医用诊断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 产业升级:通过技术驱动和融合创新,推动优势领域持续做大做强,促进医产学研用协作,加快建设大中小企业联动互补、融通发展的高水平产业集群。

“十五五”规划与超导磁共振成像

在“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十五五”期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 技术自主可控:到“十五五”末,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 产业规模扩大:推动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6年,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

资金支持政策

为确保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将采取一系列资金支持措施:

  1. 财政资金引导: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企业在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等方面提供分类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创新项目资助:对在超导磁共振成像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其在技术转化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努力。
  3. 投融资对接:组织投融资对接活动,帮助医疗器械企业与投资机构建立联系,推动更多资金流入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保障措施

为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北京市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 统筹协调:强化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工作机制,聚焦创新器械产品研发、临床试验、注册上市、生产落地、入院应用等关键环节。
  • 审评审批效率:加强与国家药监部门对接,提升医疗器械产业全流程服务能力,优化市级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
  • 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培养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结语

《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实施,将为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北京市将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协同和资金支持,推动该技术实现突破,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贡献北京智慧和北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