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进程优先权,代表这个进程可被执行的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越早被执行。
NI:进程NICE值,代表这个进程的优先值。
%nice: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的占用CPU的百分比。

man top 的解释:
time running niced user processes

PRI是比较好理解的,即进程的优先级,通俗地说是程序被CPU执行的先后顺序,此值越小进程的优先级别越高。
NI是我们的NICE值,表示进程可被执行的优先级修正数值。
PRI值越小越快被执行,加入NICE之后,PRI(new)=PRI(old)+nice。
由此看出,PR是根据NICE排序的,规则是NICE越小PR越前(小,优先权更大),即优先级会变高,则其越快被执行。如果NICE相同则进程uid是root的优先权更大。

在Linux系统中,nice范围从-20到+19,正值表示低优先级,负值表示高优先级,值为零表示不会调整该进程的优先级,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程序,其nice值越低,
所以在Linux系统中,值-20使得一项任务变得非常重要;与之相反,如果任务的nice为+19,则表示它是一个高尚的、无私的任务,允许所有其他任务比自己
享有宝贵的CPU 时间的更大使用份额,这也是nice名称的来意。

进程在创建时被赋予不同的优先级值,如前面所说,nice的值表示进程优先级被修正数据值,因此,每个进程都在其计划执行时被赋予了一个nice值,这样系统就
可以根据系统的资源以及具体进程的各类资源消耗情况,主动干预进程的优先级值。在通常情况下,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的nice值,比如在系统启动过程中,init
会被赋予0,其他所有进程继承了这个nice值(因为其他进程都是init的子进程)。

对nice值一个形象比喻,假设在一个CPU轮转中,有2个runnable进程A和B,如果他们的nice值都为0,假设内核会给他们每人分配1k个CPU时间片。但是假设进程A的为0,B的
值为-10,那么此时CPU可能分别给A和B分配1k和1.5k的时间片。故可以形象地理解为,nice的值影响了内核分配给进程的cpu时间的多少,时间片越多的进程,其优先级越高,
其优先级值(PRI)越低。%nice,就是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的占用CPU的百分比,如上例中就是0.5k/2.5k=1/5=20%。

由此可见,进程nice和进程优先级不是一个概念,但是进程nice值会影响进程的优先级变化。

进程的nice值是可以被修改的,修改命令分别是nice和renice。
1、nice命令就是设置一个要执行command进程的nice值,其命令格式是 nice –n adjustment command command_option,如果这里不指定adjustment,则默认为10。
2、renice命令就是设置一个已经在运行的进程的nice值,假设一运行进程本来nice值为0,renice为3后,则这个运行进程的nice值就为3了。
说明:如果用户设置的nice值超过了nice边界值(-20到+19),系统就取nice的边界值作为进程的nice值。

对于非root用户,只将其底下的进程nice值变大而不能变小。如果想变小,得要有相应的权限。
对于root用户,可以给进程赋予更小的nice值。

同样,renice的执行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权限方可执行。

调整进程的NICE(NI)值可以对进程的优先级进行控制,从而影响操作系统在分配CPU时间片时的决策。通过增加或减少Nice值,可以调整进程的优先级,使其在竞争CPU资源时获得
更多或更少的时间片。
具体来说,降低Nice值会增加进程的优先级,使其更有可能获得CPU时间片,这对于需要更及时响应的任务非常有用。而增加Nice值会降低进程的优先级,这对于需要在后台运行的
任务或者对系统影响较小的任务是有益的,因为他们不会过度竞争CPU资源。

总的来说,通过调整Nice值,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系统负载高时合理分配CPU资源,以确保重要任务得到优先处理,同时保证其它任务也能够得到足够的执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