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组员在小组中的表现

    我认为在软件工程项目中,每个组员都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适合的任务类型。有的同学善于分析,擅长对任务进行统筹规划,并且思考问题能够细致入微,这样的同学可以做需求分析。有的同学动手实践能力强,善于编写调试程序,这样的同学就可以负责具体实现。当然,这种同学很可能是少数。如果最终实现效果好,编写程序的同学应当或者较高的评估分数。有的同学如果以上两方面都不擅长,或都不是很感兴趣,可以参与软件的测试与维护。这样的同学评估分数大多数要低于上面两者,但是表现突出、有突出贡献的同学仍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分数。

   具体的评分流程可以分为组员自评和组员互评。其中,自评的结果占30%的权重,互评的结果占70%的权重(粗略估计,具体系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对最终结果的贡献程度,过程中是否对小组的工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是否能够按要求完成所指定的任务,所做任务的难度系数,对小组的非技术贡献等等。评价分数必须客观公正,最好可以详细给出每个评价指标从高到低的四个标准或表现,以方便同学给出标准一致的分数。

  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给出一个加分项。老师最后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该软件的某一处亮点,或者是技术上比较难以实现的部分,可以询问该内容是谁设计和实现的,并且给予相应的加分。

  最终,计算每个组员各自的分数占所有组员分数之和的比率,该比率乘上n(小组成员数量)*30即为最后可以参考的个人分数。

posted @ 2016-03-02 22:11  13070013  阅读(13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