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的笔记-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豆瓣首发: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14034161/
pongba博客链接http://blog.csdn.net/pongba/article/details/4033477阅读日期:2011年8月7日
笔记:
1.“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2.“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3.“对于理解记忆的人来说,知识中包含了精细的概念、逻辑、一般的解题原则、通用的解题手法、背景知识、类似的问题等等无数的记忆和提取线索,而不是某段孤立的、任意的文本序列。”
4.“记住一般性原理之后,其他细节即便遗忘了也可以自然推导出来,从而无需费力去记忆。”
5.“缺乏线索的记忆就像记忆海洋中的孤岛,虽然在那里,但是难以访问。而富含线索的记忆则是罗马,条条大路通罗马。”
6.“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之后理解得更深刻(实际上是更容易记住和提取出来——知识还是那些知识;此外用自己的话复述也常常触发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其他知识的联系,进而编码进更多的记忆提取线索,这也是另一个好处”
7.“从既有经验中总结知识的时候,应利用适当的抽象来得出适用范围更广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另一方面,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同样应该对问题进行抽象,触及其本质,去除不相干因素避免干扰,从而有效提取之前抽象出来的知识。”
8.“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老生长谈了):这不仅有利于巩固长时记忆,而且一段时间之后的回顾你可能已经因为新的知识学习从而对原先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看法,通过回顾,可以整合新旧知识,得到新的启发。”
9.“创造回忆的机会”,讨论,整理笔记,书写
10.“设身处地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
11.“抽象和推广”“不加抽象的话,知识总是会和无关紧要(irrelevant)的细节挂钩,被约束在狭窄的一个特定场景中,无法传播,抽象使其在知识树(for non-geeks:设想一颗倒长的树,根在上)上上升一个或多个层次,从而能够被运用到更多的分枝上。同样,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别忘了将问题也抽象一下,剔除不相关细节,使问题也从一个特定的分枝往上抽象,从而碰到之前泛化过的结论。”
12.“联系/比较自身的经历”“1) 样本大小很关键:比较的个体样本越少越容易产生错误归因,最好多多观察,多多比较和总结。2) 警惕“沉默的证据”、事后偏见、自利归因”
13.“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posted @ 2011-08-21 00:31  刘浩de技术博客  阅读(26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